12-26 23:15:57 浏览次数:645次 栏目:高一历史
小岗人用18个鲜红的手印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蔚为壮观的一页。“大包干”诞生伊始,就有人责难说,这违背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原则,是资本主义;也有人说,“大包干”是机会主义。
就在有人对“大包干”提出质疑、改革处于关键时刻时,1980年5月31日,小平同志在同其他中央负责人就农村问题发表重要谈话时指出:“农村政策放开后,一些适应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邓小平扭转了乾坤》记者 靳生 黄勇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为什么要实行“大包干”,“大包干”指的是什么?
(2)“大包干”经历了哪几个步骤?为什么得到邓小平同志的支持?
(3)简要分析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对我国农业发展采取了哪些政策和措施?
(2分)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17、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人均GDP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它的增长过程比亚洲大多数国家都稳定。”(《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二:“我第一次来中国是在1971年,如今30多年过去了,中国的变化令人惊叹……‘四大件’这一概念的变迁可以证明中国人民过上了更好的生活。在70年代,这四大件是手表、自行车、半导体收音机和缝纫机;到80年代,‘四大件’变成了冰箱、电视机、石英手表和洗衣机;到了90年代,空调、计算机、手机和小汽车则成了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如今,再谈论四大件已没有什么意义了,因为很多中国家庭都可购买大额的消费品。”(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
(1)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人均GDP呈现出怎样的趋势?有何意义?
(2)结合材料二,请谈谈GDP增长在居民实际生活中的体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
1-15BCABA DDBBD CCBCA
二、材料解析题
16、答案
(1)人民公社体制、“大锅饭”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2)包产到组,到户,到个人。(2分)增产幅度很大;土地公有;符合当时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6分)
(3)土地改革、农业集体化、人民公社化运动、“八字”方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生产关系的调整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对农业采取的政策和措施要以维护农民的利益为本。(2分)
17、答案
(1)中国人均GDP增长呈现快速、稳定的趋势。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国人均GDP快速、稳定地增长,反映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6分)
(2)根据第一问的回答,再结合材料二的基本史实加以回答。(5分)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中试卷及答案tag: 历史 高一历史,高一历史学习方法介绍,高一学习计划,高中学习 - 高一学习 - 高一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