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5:57 浏览次数:530次 栏目:高一历史
21.对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说明清政府采取了允许工商业发展的政策
B.反映了清政府对私营工商业态度变化的原因
C.说明清政府已经突破“中体西用”的界限D.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2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能够在19世纪末初步发展的客观条件是
A.甲午战后,中国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官僚地主的竞相投资 D.民族资本家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23.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下列关于其原因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帝国主义的资本本输出,使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外国投资
B.列强的资本输出使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D.维新变法运动的刺激
24.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
A.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 B.从根本上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C.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部分D.分布区域与古代商业基本一致
“卡若栉比(如梳子齿),法若凝脂,一局多卡,一卡多人,只鸡尺布,并计起捐,碎物零星,任意扣罚”……张謇也提出:“各省农工商务诸事创办之始,率以重税困之,虽商民至破家堕业而有所不顾,至今民间动色相戒,视国家兴利之说为陷阱之尤”。
25.对以上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①清政府在推行发展工商业政策时,加重对工商业的盘剥 ②造成工商业发展困难,工商业者不满 ③清政府的腐朽性决定了其必然束缚民族工业的发展 ④在中国近代史上封建主义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主的阻碍力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26.近代前期,一些商办企业往往向外商支付一笔费用,然后以他们的名义注册,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各省的商办小轮船公司几乎都采取这种做法。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本依附外国资本 B.民族资本受外国资本控制
C.民族资本受本国官府压制 D.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利益一致
从1912年至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600多家,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火柴、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也发展迅速。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27.之所以出现以上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
A.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B.辛亥革命的鼓舞
C.有识之士的倡导,政府的政策调整 D.群众性的爱国运动。
28.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其特点是A.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B.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
C.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工商业中心 D.中国工业产品大量出口
29.研究中国问题的美国知名专家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搭配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间割据混战
30.在洋务运动期间有一种观点:只要中国富强,外敌自敛手,中国自然获得民族独立。到了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实业救国”的浪潮,我们认为这两种观点都不可能实现,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中国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B.中国的富强梦想遭到列强的破坏
C.中国没有真正获得民族独立,没有富强的基础
D.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缺陷
3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企业发展很快,但很快走下坡路,从根本上是由于
A.近代中国矛盾错综复杂 B.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C.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D.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32.“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进一步发展,结果①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扩张②使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③促使新的政治力量的壮大④为民主革命的新发展创造条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928年,国民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以求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根据新约,国民政府不断提高进口税率,降低出口税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洋货的倾销,刺激国货的出口,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1929—1933年,爆发世界经济危机,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使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一定的作用,同年,国民政府还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组织建设一批国营企业,这也或多或少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33.下列行关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前10年间中国民族工业情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受官僚资本的压榨,民族工业迅速萎缩 B.民族工业有了较快发展
C.民族资产阶级同国民政府进行斗争 D.上海荣氏集团由“棉纱大王”变成“面粉大王”
34.据统计,1936年中国工业总产值比1927年增加80%。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形成和发展
C.西方列强因受经济危机打击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的统一推动了经济发展
八年抗战时期,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更是雪上加霜,逐渐趋于萎缩,国民党的四大家族垄断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更被称为“新的二十一条”。
35.《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对中国哪一阶级的打击最大最直接
A.农民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C.官僚资产阶级 D.手工业者
36.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受到摧残打击,趋于瓦解,对民族工业打击最大的是
A.外国资本和商品 B.官僚资本C.战争破坏 D.金融紊乱
37.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后天畸形”,是因为深受压迫。压在民族工业身上的三座大山是 ①帝国主义 ②封建主义 ③官僚资本 ④愚昧主义 ⑤教条主义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高一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