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9:12 浏览次数:787次 栏目:高一历史
C.仁,为政以德 D.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从治国理念来看,此材料选自
A.《道德经》 B.《孟子》 C.《韩非子高@考☆资&源*网》 D.《墨子》
14.下列言论所体现的观点与老子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15.《墨子》一书中说:“贤者举而正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是以民皆劝其赏畏其罚,相率而为贤者。是以贤者众,而不肖者寡,以谓进贤者。”可见,墨子主张的本质意图在于
A.倡导建立地主阶级的政治和道德规范 B.主张否定奴隶主阶级的政治思想体系
C.按照小生产者的愿意建立理想的国家 D.为了恢复奴隶社会的统治秩序
16.对韩非子思想的介绍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产生于战国末期,为新兴地主阶级服务 B. 其思想与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不一致
C.其思想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D.其思想是秦朝建立君主专制的理论依据
17.日本学者儿岛献吉朗在其著作《诸子百家考》中说道:“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 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上述材料主 要说明
A.孔子是世界文化名人 B.儒家文化为世界各国所接受
C.孔子的思想产生了世界性影响 D.儒家文化成为世界各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18.有一说法是:“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19.西汉时,“大一统”概念的核心含义是
A. 到汉武帝时期实现国家疆域的大统一 B. 董仲舒对儒家学说加以发展而形成的
C. 适应当时统治者需要的一种思想主张 D. 皇权神授代表上天统治天下所有臣民
20.董仲舒对儒学思想加以改造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时代特色”是指
A.新儒学的内容更加丰富 B.新儒学适应封建统治者的需要
C.新儒学抛弃了传统儒学的陈旧观念 D.新儒学形成了完整严密的体系
21.下列关于太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时期开始兴办的 B.学习内容为儒学五经
C.为贵族官僚所垄断 D.使儒学地位大大提高
22.下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正在辩经论道。画面中,释氏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此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体现了古代中国儒佛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
B.此三人不是同一时代,不可能同时出现
C.儒、佛、道三家主张各异,冲突激烈
D.主要反映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高@考☆资&源*网
23.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世称“二程”。以下哪些观点或者主张不属于“二程”
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B.“人伦者,天理也”
C.通过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24.学者对古代某思想家有如下的叙述:“(他)想把濂溪(周敦颐)、二程种种意见都包容和会通,再加上通诸孔孟先秦儒,兼及道释(原指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现在指佛教),而且组织一大系统……”请问这位古人是
A.李贽 B.朱熹 C.王阳明 D.王夫之[来源:学科网]
25.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 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些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为借口,要知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与其对立
A. 李贽 B.顾炎武 C.黄宗羲 D.王夫之
26.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帝及皇权的长期统治凝聚成对皇帝敬畏的世俗宗教意识,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农民战争也企图用一个“明君”去代替“暴君”。真正对这种制度进行理性思考,指出皇帝为天下之“屠毒”者、“敲剥”者、“大害”者的人物及其著作是
A.董仲舒《春秋繁露》 B.顾炎武《日知录高@考☆资&源*网》
C.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D.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27.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tag: 历史 高一历史,高一历史学习方法介绍,高一学习计划,高中学习 - 高一学习 - 高一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