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第四章 五代、辽、宋、夏、金、元复习

第四章 五代、辽、宋、夏、金、元复习

12-26 23:19:43   浏览次数:338  栏目:高三历史教案

标签:高三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第四章 五代、辽、宋、夏、金、元复习,
中央:宰相职权一分三(类似隋唐)——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
地方:知州通判相牵制(通判管监察)
(3)集中财权、司法权:
转运(使)地方赋税;死刑中央复核(秋后问斩)。
3.评价:
(1)积极:铲除割据基础,维护统一安定,有利经济发展。
(2)消极:财政开支庞大,军队指挥不灵,地方财政困难,积贫积弱祸根。
(积贫:财政负担沉重;积弱:军队战斗力弱)
(三)科举制的发展
1.表现:
(1)考试分为三级(乡试、省试、殿试)          (2)殿试成为定制
(3)进士科最主要       (4)实行糊名防弊      (5)录取名额大增
2.作用:
(1)积极:为各阶层读书人进入仕途开辟道路(学而优则仕),扩大了北宋政权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2)消极:科举制在宋代的进一步发展,本质上是加强皇权的文化手段,必然出现官吏冗杂的局面。
二.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
(一)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1.危机的表现:
(1)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2)农民反抗斗争不断。
(3)冗官、冗兵、冗费(分化事权、养兵防乱、岁币负担—破财免灾)。
(4)辽、西夏的威胁。
2.危机的后果:
这些危机是封建制度固有矛盾激化的结果,形成了北宋统治积贫积弱的局面。
(二)庆历新政(试点)
1.开始:宋仁宋任用范仲淹为参知政事,进行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
2.内容:
(1)整顿吏治(考核、限制、保举、精简);    (2)减负诚信(减徭役、肃政令)。
3.结果:触犯保守派官僚利益,遭到阻挠而失败。
(三)王安石变法(展开)
1.开始: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2.内容:
(1)理财措施:青苗、募役、农田水,方田均税、市易法。
(2)军事措施:保甲法(兵农合一,似府兵制);将兵法(似募兵制)。
(3)教育措施:
①改革科举(专考经义、时务策,设明法科);
②整顿太学(重编教科为儒经,成绩优秀直受官)。
意义:这就使学校变成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或有利于教育发展,有利于人才选拔)。
3.成效:财政收入增加,农业有了发展,军事实力增强,扭转积贫积弱。
4.败因:
(1)用人不当,危害百姓(转嫁负担);
(2)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强烈反对(最主要)(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
(3)宋神宗死后,保守派当政(如司马光)。
5.意义:
(1)性质: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进行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
(2)作用:变法的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但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3)精神:王安石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2)民族: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各民族间的友好交往依然是民族关系的主流。由于封建生产关系不断向边疆地区扩展,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进程加快。在元朝大一统局面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高潮。
三.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
(一)契丹的兴起和建国(东北)
1.契丹兴起(鲜卑族的一支)
(1)原居地:辽河上游。
(2)社会生活变化:游牧渔猎——部分农耕。
原因:汉族农民北迁,带去先进技术(种植、织布、建房)。
2.契丹政权建立
(1)条件: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提倡农业,逐步接受汉族封建文化。
(2)建立:916年,阿保机,上京(内蒙古巴林左旗)。
3.“蕃汉分治”制度
(1)内容:辽中央设置南面官和北面官。南面官由汉人和契丹人担任,统治汉人和渤海人(渤海人:唐朝的粟末靺鞨人)。北面官由契丹人担任,统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
(2)原因:辽统治下的各民族发展水平和生活方式不同。
(3)实质:这是一种民族分治(联系唐太宗时对东突厥)制度,但本质上是阶级统治。
(4)作用:这是对农耕文明的肯定与保护,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封建化。
(二)宋辽的和战
1.宋辽战争
(1)目的:北宋为了夺取幽云十六州。
(2)经过:两次征辽都失败。
(3)结果:北宋由进攻转为防御,确立了“守内虚外”政策(把主要力量转向对人民的防范和镇压)。
2.澶渊之盟(1005年)
(1)背景:宋真宗亲征鼓舞士气,辽方提出议和要求。
(2)内容:宋给岁币辽撤兵,约为兄弟各守边。
(3)影响:
①有利:对峙局面形成;基本维持和平;双方往来不断;促进民族融合。
②不利:加剧财政困难,加重百姓负担。
(三)西夏的建立和宋夏的和战(西北)
1.西夏的建立(羌族的一支)
居住地(陕甘宁一带) 生活(游牧)时间(1038年)  人物(元昊) 都城(兴庆)(银川)
2.西夏的制度
制度仿唐宋;文字仿汉字;民族分治(汉制官职和党项官职)。
3.宋夏和战
(1)多年战争:元昊请求讲和。
(2)宋夏和议(1044年)
①内容:取消帝号对宋称臣;送夏岁币重开边贸(摆阔气图虚名,以钱物化干戈)。
②作用:基本维持和平,民族融合加强。
归纳:辽、夏政权相似之处
①都是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      ②都仿中原封建王朝建立各项制度
③都有自己的文字                    ④都实行民族分治
⑤都与北宋先战后和                  ⑥都从北宋得到经济实惠(“岁币”)
四.金的建立和宋金的和战
(一)金的建立
1.女真族的兴起
由黑水靺鞨发展而来,北宋中后期逐渐强盛并统一女真各部。
2.女真抗辽初步胜利
性质:正义的反抗民族压迫的斗争
3.金朝建立
时间—1115年;  人物—完颜阿骨打;   都城—会宁(黑龙江阿城)。
4.猛安谋克制
(1)名称:猛安意为百夫长;谋克意为千夫长。
(2)性质:“兵农合一”的军事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第四章 五代、辽、宋、夏、金、元复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三历史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