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三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第四章 五代、辽、宋、夏、金、元复习,
A.两族均源出秦汉时期的东胡
B.创立政权在宋朝建立之后
C.仿汉字结构创制本民族文字
D.均曾与北宋结为兄弟之国
【答案】C
【解析】联系课本知识,其余三项表述有误。
2.(20xx年浙江文综14)右图是一副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结构示意图”。请根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答案】B
【解析】从图中所示地方分权的设置,可明确判断是宋代。
3.(20xx年安徽文综12)下列四图反映了安徽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④②① B.②④③① C.④③①② D.①③②④
【答案】A
【解析】图③是春秋时期,图④是秦汉时期,图②是隋唐时期,图①是元朝时期。
4.(20xx年四川文综13)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下列措施中属于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的是
A.颁布附益之法 B.设置转运使 C.推行募兵制度 D.实施行省制度
【答案】B
【解析】用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也就是集中地方的财权。
5.(20xx年上海历史5)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答案】D
【解析】回顾宋代的选官制度,只能是科举制。
6.(20xx年山东基本能力42题第(4)小题)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书籍的发展,下面左侧是繁体“书”字,其活字应该是
【答案】D
【解析】活字应该是“镜面效果”,即左右正好相反。
7.(20xx年江苏历史25题A部分)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
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
材料二 (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
(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一
谙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4分)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答案】
(1)范仲淹:主张考经邦济国之术;苏轼:主张考诗赋;王安石:主张考经义(时务策);司马光:主张考经义,论、策。
(2)统一编纂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教科书(主持编纂《三经新义》作为统一的教科书和考试依据);禁锢了思想自由;进一步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3)统一思想;为改革培养人才。
【解析】从材料中归纳四人对科举考试内容的主张,从王安石变法的教育措施方面回答(2)题,思考王安石教育改革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的目的。
【名师心得】
一.易错知识点
1.北宋只是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但并未实现全国性的统一。
2.关于民族间战争的性质问题,是内战,没有侵略与被侵略之分,但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别。
3.宣政院驻地在西藏,但不是地方机构,而是中央机构。
4.岳飞抗金不是反侵略,他受到尊重是因抗金斗争符合当时中原人民的愿望,岳飞精神已经注入中华民族精神。
5.中国最早在隋唐时期就已有雕版印刷术,并在隋唐时期就开始西传,而北宋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6.最早的火器应为唐中期的用于军事的火箭等,至于南宋的突火枪为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火器。
二.方法点拨
1.从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去辩证地认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产生的影响。
2.用对比归纳法分析王安石失败的原因。
3.从推动历史发展的角度去正确评价辽、西夏、金与两宋的和战关系。
4.从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角度去正确认识元朝的历史地位。
5.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角度去认识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特征。
【知识网络】
政局变化:五代(907--960)、十国(979年结束)、辽(916--1125)、北宋(960--1127)、夏(1038--1227)、南宋(1127--1276)、蒙古•元朝(1206—1271--1368)。
周世宗的改革(不作考试要求,略)。
中央集权的加强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第四章 五代、辽、宋、夏、金、元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