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三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第四章 五代、辽、宋、夏、金、元复习,
2.建筑技术提高
一人(李诫)一书(《营造法式》)四建筑(寺、塔、桥、都)
3.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十二气历”
4.元朝郭守敬:简仪、高表;全国测量(类似僧一行);《授时历》。
(二)哲学和史学:理学和史学
1.理学:
(1)概念:它是宋代的主要哲学思想,它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2)代表人物:南宋朱熹
(3)主张:意识第一,物质第二;存天理(封建道德和等级秩序),灭人欲(人民的权利)
(4)实质: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2.史学:
(1)著作: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2)体例: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3)时间:上起战国、下至五代。
(三)文学:词、诗、话本和元曲
1.词
(1)五代:南唐后主李煜
(2)两宋:
①繁荣原因:
封建经济发展,市民队伍扩大;两种矛盾尖锐,更能抒发感情。
②宋词代表:
豪放—苏(轼)辛(弃疾) 婉约—柳(永)李(清照)
2.诗: 陆游—诗为主,词出色
3.话本:宋代新兴的世俗文学(含评书、说弹)
4.元曲:
(1)概念:它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元杂剧是综合舞台艺术,韵文散文结合。散曲是当时北方地区的流行歌曲,含小令和套曲。
(2)代表:关汉卿《窦娥冤》。
(四)艺术: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略)
【要点透析】
1.北宋的主要社会问题
(1)初期,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有:国家分裂,十国割据;武装夺取政权,中央集权不巩固。(2)中期,主要有三大社会问题:其一,财政困难,入不敷出;其二,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农民负担沉重,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其三,辽和西夏威胁着北宋的安全。(3)后期,一是政治腐败,二是面临金的进攻。
2.南宋的社会特点
(1)政治上,偏安于中国南部的半壁江山。(2)民族关系上,矛盾一直比较突出,前期抗金,后期抗元。(3)经济上,南方经济超过北方黄河流域经济。(4)文化上,南宋时期文字多体现了反抗民族压迫的内容,带有爱国感情。
3.如何认识王安石变法
(1)背景与目的:变法是在北宋中期政府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政治危机和边患危机情况下,为实现富国强兵而进行的改革。
(2)内容:主要是调节封建国家与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进行再分配。它虽使封建政府收入有所增加,军队战斗力有所增强,阶级矛盾有所缓和,但并没有使社会矛盾得以根本解决,因而无法真正缓和严重的政治危机。
(3)失败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变法对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制度没有触动,反而从根本上保护和认可了地主占有的土地。因为变法面临的危机,政治危机是根本性的。这一危机是由地主兼并土地,阶级矛盾尖锐造成的。变法认可了地主对土地的兼并,也就无法解决农民的根本问题,也就无法从根本上取得成功。
4.对两宋繁荣和危机并存现象的理解
(1)繁荣,指的是经济文化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农民发展水平超过前代;手工业方面丝织业和造船业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商业方面,城市商品经济发达超过了前代,海外贸易发达;科技方面,四大发明有三项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或被广泛应用或传到外国,文学、史学和教育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2)危机,指的是政治军事方面出现了危机。主要表现在:北宋初加强了中央集权克服了唐后期和五代地方军阀割据的局面,但造成了冗官增多,机构重叠行政效率极低;将权力集中到中央,使地方将领和政府没有机动性;重兵驻防在京师造成了边境防御力量的削弱和与少数民族战争每战必败,不得不议和,拿物资换和平,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虽然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但不利于国防军事事业。
5.北宋东京和唐都长安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同
(1)北宋东京的人口,大大超过了唐代长安,人口增多,消费需求更强,这是北宋东京城市经济繁荣的一个重要基础。(2)北宋东京打破了“坊”、“市”界限,突破了商业活动区域限制,改变了都城的城市布局。(3)北宋东京出现了夜市和早市,打破了唐代都城对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4)北宋东京出现了娱乐兼商业场所“瓦肆”。(5)北宋东京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尤其是以汴河(原隋朝大运河通济渠段)为主的水运最为重要。
6.契丹“蕃汉分治”和当今一国两制的比较
相同点:
(1)都是根据境内或国内具体情况而制定的国策;(2)实施的结果都促进了境内或国家的经济发展。
不同点:
(1)具体对象不同:“蕃汉分治”是在少数民族政权下进行的,是对境内不同民族实行的不同政策;一国两制是在独立的国家主权之下,对不同制度地区实行的国策。
(2)实施原因不同:“蕃汉分治”因为境内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主要解决境内不同民族地区的管理问题;一国两制主要根据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人们的价值观不同等因素制定的国策。
(3)影响不同:“蕃汉分治”在管理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了民族融合;一国两制不仅促进了中国的统一大业,也为世界其他地区解决类似争端提供了借鉴。
(4)性质不同:“蕃汉分治”处于封建社会,带有封建性;一国两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带有社会主义性质。
7.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的比较
相同点:
(1)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2)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3)结果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影响。
不同点:
(1)盛行的时代不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行政制度,盛行于西周;郡县制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时代;行省制确立并盛行于元朝。
(2)和中央政府的关系不同:分封制下,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并且权力和地位可以世袭;郡县制下,郡、县是中央政府的下属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行省制下,行省只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其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
(3)作用和影响不同:分封制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一些积极作用,但长期以来其残余势力破坏了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郡县制和行省制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日益明显。
【真题再现】
1.(20xx年全国Ⅰ卷文综16)辽与西夏分别是契丹与党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两者的相似之处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第四章 五代、辽、宋、夏、金、元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