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明治维新第一轮复习

高三历史明治维新第一轮复习

12-26 23:19:43   浏览次数:657  栏目:高三历史教案

标签:高三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高三历史明治维新第一轮复习,
(2) 材料二的思想对材料一来说,有何继承和发展?这种主张是从什么事件以后开始的?
答: 继承材料一的对外开放思想,但提出了不能被动接受,应该走出去,主动选择西方文明为我所用。明治维新。
(3)材料二、三在对待外国文明上的主张是什么?有何现实意义?
答: 学习西方要结合本国实际,不能全盘西化。这对我们今天学习和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仍有启迪作用。
F、探究过程
(A)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点
(一)相同:都是统治阶级领导的由上而下的改革 
(1)都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目的都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统治
(2)都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都引进了西方科学技术
(3)都开始了近代教育制度
(4)都维护了封建专制 
(二)不同:
(1)日本既进行经济改革又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中国就“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洋务运动的领导力量较弱,日本的较强。
(3)结果不同,洋务运动给慈禧太后废除了,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
(4)日本是踏踏实实的刻苦学习迎头赶上
——洋务运动则是委手委脚,连自己传统都没勇气打破,是不会成功的
(5)洋务运动:是清政府中的开明地主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所进行的一场旨在维护清王朝统治的向西方学习的运动。这场运动未能使清政府富强起来,原因是这场运动没有触动封建统治基础,但是在客观上洋务运动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如:促进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对于外国的经济入侵起到过一定的抵制作用。中央的代表是恭亲王奕钦地方代表是李鸿章等。
(6)日本明治维新:是日本推翻幕府统治之后为了改变日本落后的状况使日本免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危险由明治天皇所进的一场改革,改革涉及到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允许土地买卖,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化(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等方面。最终使日本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使日本迅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是不久之后就迅速走上殖民扩张的到路。这和这场改革的不彻底性有关换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1、主要内容的异同:
(1)洋: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建立海军,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
(2)明: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经济方面大力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实行军事改革和文明开化政策。
(3)差异:中国只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未引进先进的思想和政治制度
——日本:不但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还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
2、结果的异同:甲午战争可以证明
 (1)洋: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2)明: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
3、原因:
(1)经济原因:中日两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
(2)政治原因:中日两国统治者阶级基础不同
(B)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异同比较•成败原因分析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是中日两国在面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情况下进行的富国强兵的改革。日本不仅引进西方技术,更引进西方的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中国仅仅是引进技术。中国尽管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而且在一定时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从根本来讲,中国的封建生产关系和封建上层建筑是要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此,中国的戊戌变法最终会失败。而明治维新之所以能成功,正是因为它从根本上改造了日本社会。这最终导致两国大相径庭的结果。
1、社会背景不同:
① 日本明治维新前,各种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的反抗持续而猛烈;新兴地主、商人不满;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幕府成为众矢之的
② 中国封建统治危机虽然十分严重,但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危机严重中外势力相互勾结,封建势力较强大
2、时代背景 
① 国内:   
1)明治维新:列强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幕府陷于极端孤立地位
2)戊戌变法:清政府对内依靠汉族官僚地主,对外妥协退让,共同绞杀人民革命。守旧势力很强大
② 国际 :
1)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世界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尚未开始。由于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2)戊戌变法:发生在19世纪的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中国成了列强瓜分的对象。这时帝 列强也决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3、领导力量不同
① 尽管日本资产阶级尚不成熟,但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中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的领导。他们懂得斗争策略,建立了军队和基地,分阶段完成了清扫敌对旧势力的任务,保证了国内改革的顺利进行。
      ② 中国的维新派力量脆弱,仅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加之守旧势力强大,因而改革不能成功。
③ 领导者  :
(1)明治维新:是具有革新精神的中下级武士
(2)戊戌变法:是有资产阶级倾向的知识分子、士大夫
④ 参加者:
(1)明治维新:反幕府的强藩、广大农民和市民、商人、手工业者
(2)戊戌变法: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联合少数官僚
4、政策措施不同:
① 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 在中国戊戌变法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权以及守旧势力强大,根本不可能实施。
(1)政治方面  :
1)明治维新: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戊戌变法: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2)经济方面:  
1)明治维新: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企业
       2)戊戌变法: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3)社会生活方面
1)明治维新: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2)戊戌变法:设立中小学堂,京师大学堂;准许设报馆,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4)军事方面   
1)明治维新:实行征兵制,建立近代化军队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高三历史明治维新第一轮复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三历史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