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资料高中历史单元要点复习讲解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资料高中历史单元要点复习讲解

12-26 23:19:12   浏览次数:419  栏目:高三历史教案

标签:高三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资料高中历史单元要点复习讲解,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文化思想领域中的延续,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一次激烈斗争,它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为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五四前后新文化运动的相同点、不同点,发生变化的社会根源
★相同点:
前后开展的范围都主要局限于知识界和思想领域;开展的目的都是为了探索改造中国之路;都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不同点:
①内容不同,前者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后者以各种新思想,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
②斗争目标:前者以反封建斗争为主,后者虽仍具有反封建性,但新文化运动阵营分裂后,内部斗争很激烈,变成了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
③运动的强度不同,前者主要是反封建礼教,后者则着重探索新的救国方案,并开始了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为中共成立作了准备。
④所属性质、作用不同: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的思想运动,不可避免地带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属于新民主主义的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并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
★原因:
①五四运动前,我国思想领域封建复古逆流泛滥,维护民主共和是历史潮流。五四后受一战和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等新思想被大量介绍到中国,并被许多人所接受。
一战期间,中国政治思想领域出现的进步潮流的相互关系及特点
①民主共和。史实:护国运动、反对张勋复辟、护法运动;②实业救国。史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出现张謇等著名的实业家;③民主科学。史实:新文化运动;④社会主义。史实: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
相互关系及特点:
①相互促进。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建立民主政治,反映在文化思想领域产生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促进了社会主义的传播。
②影响深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提供了条件。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时间内容影响
19世纪末维新派同封建顽固派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问题,进行激烈论战。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1905-1907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派同保皇派之间就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等问题展开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中国近代又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1915-1919年新文化运动(前期)以民权、平等思想为指导,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第二节  五四爱国运动
1.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历史必然性)
国际:
①一战期间,日美加紧侵华,人民反帝情绪高涨。
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明方向。
国内:
①北洋军阀政府卖国、独裁、混战。
②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使工人阶级的队伍迅速壮大(阶级条件)。
③新文化运动中形成了一个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庞大的新型知识分子群体。新文化运动特别是对社会主义的宣传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思想条件)。
说明:
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是必然的。革命爆发的基础在于中国内部正在发生的变化。中国人民不屈的探索与抗争及20世纪初中国经济、政治、思想结构的大变动,是爆发革命运动的内在因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使更多的中国人清醒,认识到必须寻求新的出路。而十月革命,恰好为在黑暗中苦斗的中国人民指明了一条新的方向。
1.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主要因为:
(1)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主力军,显示了巨大的力量,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运动中起了领导作用,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将承担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责任。
(2)五四运动启发广大人民觉悟,准备了革命力量的联合,因此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3)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使更多的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社会主义者,并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准备了条件。
(4)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这样,五四运动后,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以社会主义为奋斗目标,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基础的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旧民主革命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
①社会性质: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革命任务:都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
③革命性质: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不同点:
①领导力量: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
②指导思想: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
③革命前途:旧民主主义革命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还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④革命发展和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⑤结果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终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在这一意义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
⑥所属的革命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3.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彻底性表现:
(1)反帝的根据:
①从斗争起因看:由山东问题引起,此问题是分赃的巴黎和会所导致的。
②从斗争口号看:“外争国权”不承认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决议。
(2)反封建的根据:
①从斗争目标看:开始时提出罢免卖国贼职务,工人参加后,进一步指向北洋军阀政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下一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资料高中历史单元要点复习讲解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三历史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