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三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资料高中历史单元要点复习讲解,
(3)关于雅尔塔体系的性质问题
关于雅尔塔体系的性质主要有两种观点:
①一般认为它是凡尔赛体系的继续,是大国之间在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对世界势力范围的重新划分。
②中国学者普遍认为,对雅尔塔体系不能用帝国主义划分范围的观念简单地对号入座。它与凡尔赛体系有质的区别。社会主义苏联是它的主体之一,具有强烈的反法西斯的民主进步性质。它把国际民主原则与和平共处原则纳入国际关系体系。它扩大了社会主义的影响,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加入了国际社会形成世界新的格局。
(4)对雅尔塔体系的不同评价
①以肯定为主。二战期间,包括雅尔塔会议在内的三次大国首脑会议及其达成的协议对最后打败法西斯国家、结束战争发挥了巨大作用。它对战后世界和平的安排比凡尔赛体系进步。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安全与和平方面比国联有效。战后半个多世纪世界没有发生大战,雅尔塔体系是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它还确立了不同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原则。
②基本否定。它诱发国际危机,威胁世界和平。在世界上导致政治、经济、军事各种危机。战后200多场局部战争中,美苏介入的比例明显呈上升趋势。战后之所以未爆发大战,并非是雅尔塔体系在起作用,而是美苏核军备对抗异化的产物。
③既要肯定其进步作用,又要否定其消极影响。进步作用的表现:对战胜法西斯起了决定作用;维护并扩大集体安全原则,联合国促进了国际经济文化交流;肯定了国际民主原则,确立了法西斯国家非军事化;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进程;把和平共处原则纳入国际关系体系。消极作用的表现:大国强权政治、大国主宰世界、加剧世界紧张局势、危及世界和平;侵犯中小国家领土、主权合法化,前苏军和美军分别长期进驻东欧和西欧各国;不尊重国家间的平等互利原则。
2.美国的“冷战”政策
★(1)美国实施冷战的原则
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原因:①战后,美国凭借军事、经济、政治上的优势,企图称霸世界。②当美国的实力和野心达到空前高度时,苏联的影响和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也在世界范围日益扩大。③美国把称霸的障碍归罪于共产主义和苏联,但又不敢贸然越过美苏划定的势力范围界限。④美国在战略重点地区欧洲,采取以遏制苏联为中心的冷战政策。
★(2)冷战政策的定义和表现
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是指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进行遏制的政策。杜鲁门主义的提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等都是冷战的表现。
a.杜鲁门主义
指美国总统杜鲁门1947年国会咨文的主要思想。在咨文中,杜鲁门以维护美国的安全为幌子,公然把干涉他国内政作为既定方针。因此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在全球扩张势力的宣言书。美国开始由局部扩张转变为全球扩张。在咨文中,杜鲁门公开把昔日的盟友苏联作为美国的主要敌人,并采取非战争的方式进行遏制。所以杜鲁门主义是对苏联发动全面冷战的宣言书,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也是美苏战时同盟彻底破裂的标志。
b.马歇尔计划的提出及其作用
美国从1946年秋开始发生了生产过剩的危机。而饱受战争浩劫的西欧经济困难,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资产阶级惶恐不安。在这种形势下,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帮助西欧恢复了经济,从而防止了革命的爆发,巩固了资本主义秩序;西欧受援国家被迫接受了附加条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受到美国的控制;西欧国家及其殖民地还成为美国商品输出的市场。因此,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它既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具体表现,又以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c.北约的建立
1949年,西方12国代表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矛头针对苏联,实行集体防卫的原则,是遏制苏联的军事政治集团,是美国实施冷战的手段。北约成立后,美国控制了北约,把西欧各国纳入了美国全球战略的轨道。从军事上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
第二节 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1)概况:
①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演变
★确立的原因: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大,19世纪中期,英国煤、铁、纺织品的产量超过了法、美、德三国的总和;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确立: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丧失的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
★丧失:19世纪末英国丧失了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②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原因: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战争中力量削弱。
★表现:“二战”后,美国操纵了国际金融,建立了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它的建立,标志着美国在国际资本主义经济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
③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原因: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
表现: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史学界一般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
战后初期到70年代;70年代到80年代后期;80年代末以来。这三个阶段各自发展状况及形成的原因可作
①战后初期至70年代:美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具有雄厚的工业实力和丰富的黄金储备,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起来。
★原因:通过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大发横财。而欧洲在世界大战中损失惨重,处于普遍衰落的时期。
②70年代前期到80年代后期,世界经济开始向多极化方向演变。日本和欧洲共同体与美国在世界市场上激烈竞争。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原因: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共同体国家和日本在许多领域赶上和超过美国。
③80年代后期,世界经济呈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加速了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进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下一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资料高中历史单元要点复习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