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三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资料高中历史单元要点复习讲解,
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在长征初期革命形势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召开了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使党、红军和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实现了战略转移的伟大任务。
(2)1927年~1927年国共十年对峙期间毛泽东的伟大历史功绩:
①挽救革命方面:a.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理论;b.直接组织领导了秋收起义,第一个打出工农革命的旗帜并确立了我军建军原则(党指挥枪),成为人民革命军队的缔造者之一;C.长征中排除“左”倾干扰,在极困难的情况下,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探索革命道路方面:a.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地和最大的根据地;b.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C.领导了前三次反“围剿”斗争,总结了红军的军事战略战术思想;d.制定了土地革命路线。
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面:a.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方针,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b.指导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3.中国共产党政策的不断调整
(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所采取的不同政策和措施:
①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南京国民政府残酷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创建红军,并转入农村,进行“工农武装割据”斗争。
②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上升,中国共产党提出“发动群众斗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并派大批干部,到东北去组织游击队。
③1933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博古、李德推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红军没能打退敌人的“围剿”,被迫长征。1935年,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④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在北平领导“一二•九”学生运动,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⑤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派周恩来赴西安参加谈判,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2)中共“八七会议”后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调整:
①1927年~1933年
中国共产党在政策。实践、理论、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纠正错误探索新道路的表现。
政治上:“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实践上:发动三大起义,并在斗争中改变夺取城市的目标,挺进农村,建立了井冈山等许多革命根据地。
理论上:毛泽东提出了中国革命应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独特道路,形成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经济上:在根据地开展大规模的土地革命运动,进行经济建设。
军事上:粉碎了国民党的四次“围剿”,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武装割据达到极盛。
②认识:a.革命事业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b.要取得革命事业的成功应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以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态度,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4.中国共产党从极端困难中走向成熟
★(1)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原因:
①中国共产党能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②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实践,总结出正反两方面经验。
③中国共产党排除了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干扰,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第二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历史必然性:
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
②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调整有利于统一战线的建立。
③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④对日本的侵华,国民党各派别有抗日斗争的要求和表现。
⑤日本侵华,影响到英美在华利益,促成蒋介石态度的变化。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举起抗日大旗,号召“发动群众斗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坚决反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在东北组织抗日活动,与福建人民政府签订《抗日停战协定》。
②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瓦窑堡会议,明确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③1936年,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国共十年对峙局面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④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发表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长城。蒋介石庐山谈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
⑤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中国共产党改编工农红军。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评价:
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采取正确政策的结果,也与国民党政策的转变分不开。毛泽东指出:“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性的作用”。
两条抗战路线的比较
全面抗战路线(共产党)片面抗战路线(国民党)
领导阶级 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无产阶级 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 级
依靠力量 依靠全国人民并争取团结一切抗战的 力量 国民党政府和军队包办抗日,依靠英 美等国外援
阶级利益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国民党阶级利益
抗战结果 抗日力量不断壮大,成为抗战后期对 敌作战的主要力量 挫伤和打击了人民抗日积极性,丧师 失地
抗战前途 抗战胜利后,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 人民大众为主体的独立、民主的联合 政府 阻碍抗战的胜利。胜利后中国前途仍 然是一党专政,继续停留在半殖民地 半封建状态之中
第四节 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下一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资料高中历史单元要点复习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