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三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资料高中历史单元要点复习讲解,
6.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隐藏的各种矛盾。
(1)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a.法德矛盾
b.战败的土耳其与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2)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a.英美争夺世界霸权的矛盾。
b.英法争夺欧洲大陆霸权的矛盾。
c.美日争夺亚太地区的矛盾。
(3)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2.一战后的世界主要矛盾
一战后的世界主要矛盾有下列四对矛盾:
(1)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表现为协约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
(2)帝国主义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3)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4)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
第二节 20世纪2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1.美英世界霸权地位的变化
概括指出并结合史实简要说明英美先后确立世界霸权地位的共同点,扼要说明美取代英的主要原因。
概况说明
国内安全的政治局面英: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美:独立战争、内战、两党政治
有利的国际环境英:处于大西洋航路的有利位置,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比较早 美:两次大战本土远离战场,大发战争财
先进的科技与强大的经济实力 英: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处于“世界工场”的地位美: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一战后掌握了世界的经济霸权
强大的军事力量英:拥有强大的海军美:取得与英相等的制海权,二战中军事力量膨胀
对外扩张与争夺霸权英:到18世纪中期先后打败荷、法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美:运用大棒、金元外交在西半球确立霸权,一战后推行“金元外交”,二战后通过“冷战”“热战”确立世界霸权
★★★主要原因:
(1)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必然规律,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这种不平衡性大力加强。
(2)英国在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后对更新技术和设备采取了消极态度,经济发展缓慢;而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积极开发和利用新技术,加上市场、资源、劳动力、资本等有利条件,经济飞速发展。
(3)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损失惨重,力量削弱;而美国则靠发战争财使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加强。
★★(五)一战后欧洲霸权地位的削弱
这种削弱,首先表现为欧洲自身实力的削弱。
①经济上,一战使欧洲各国的经济受到严重破坏,英法都从债权国变成了债务国。
②政治上,各国都出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高潮,政局动荡。特别是苏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强烈地震憾着世界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心。
③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严重削弱了欧洲国家对世界各地的殖民统治。特别是自治领的分离运动,已使英国的殖民统治开始瓦解。
这种削弱其次表现为美日实力增强,特别是美国开始同英国争夺世界霸权。
①在经济上,美国取代了英国,逐渐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
②在军事上,美国取得了同英国相同的制海权。
③在国际事务上,美国操纵了华盛顿会议,并利用金元外交积极参与欧洲事务。美国的崛起与争夺,严重地威胁和动摇着欧洲的世界霸权地位。
第三节 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其影响
(1)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克服危机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的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以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特点是尽量避免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2)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但它在多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①直接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经济。
②间接影响:由于经济的恢复,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从而遏制了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的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③深远影响:新政采用的国家出面干预经济的政策,开了资本主义国家加强经济干预的先河。它不仅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此,西方国家陆续放弃纯粹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逐渐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2.20年代~30年代关国经济繁荣、危机的原因分析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逐步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其原因应包括:国内的技术革新和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的推动;国际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和战后相对稳定的政治经济局面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在经济繁荣的背后,美国长期盲目投资,经济比例失调,农业不景气,失业人员增加。日益膨胀的供应量大大超过国内外的支付能力,潜伏着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到20年代后期美国经济出现危机、萧条,1929年~1933年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A.罗斯福新政,新在何处?
(1)新的理论和政策
自由主义到凯思斯主义,罗斯福新政就是对凯思斯主义进行的大规模实践。
(2)新的特点
尽量避免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阶级矛盾。
(3)新的起点
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二战后这种模式被普遍采纳,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
★★B.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罗斯福新政不是法西斯主义。“新政”不仅不是法西斯主义,而且还起到了避免走向法西斯道路的作用。
罗斯福新政也不是社会主义。因为它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产阶级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政策调整,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最多也只能说是一次资产阶级改革。
★C.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1)罗斯福新政在美国现代历史上基本上是一个进步现象,起着积极的、肯定的作用。它为垄断资产阶级维护资本主义的统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以后美国和其他许多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政府所效法;它的实施是美国历史上资产阶级某些民主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下一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资料高中历史单元要点复习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