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5:57 浏览次数:678次 栏目:高一历史
3.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扩展到欧洲各地和美国→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法国、美国相继完成→国内市场不能满足机器生产的产品→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产品原料来自世界各地)→资产阶级竭力拓展世界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世界贸易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交通运输条件改变,为联系世界各地提供便捷条件
资产阶级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殖民地、半殖民地→越来越多的地区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夺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
随着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夺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不仅成为世界工厂,还是世界贸易中心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1.19世纪中后期,科学家们致力于各种新发明、新技术→社会生产力出现巨大飞跃→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和美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电的广泛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成就→各种电器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另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成就→大大提高了工业的生产力→研制成功新的交通工具
化学工业发展→制成多种化学合成材料→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科学技术推动传统工业的进步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发明和新技术广泛应用→一系列新兴工业诞生→重化工业取代轻工业,生产规模扩大→生产社会化趋势日益加强→资产阶级调整生产组织形式→放弃一贯倡导的 自由竞争原则 ,形成垄断组织→垄断成为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
3.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国际分工明显(非工业国生产的粮食和原料运往工业国,工业国将工业品销往全世界)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界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国家在商品输出的同时开始资本输出→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夺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4.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⑴政治: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⑵科技:19世纪30年代以来,自然科学的研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为其提供了科技条件
⑶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逐步形成扩大了市场需求
⑷资金: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的发展何对殖民地的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
5.垄断组织的出现有何影响?
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⑴垄断组织的出现,使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
⑵垄断组织的出现,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此后,资本主义生产力了发展的速度加快
⑶垄断组织跨出国界,形成国际性的垄断集团,促使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鸦片战争后,英国商品涌入东南沿海市场→中国家庭纺织业“纺”与“织”分离;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在大部分农村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减少了它们在农业经济中自给自足的成份,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瓦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主张在不变革封建制度的条件下,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洋务派)→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打着“自强”的旗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70年代中期起,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初步创建北洋、南洋、福建海军→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选派留学生出国→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在洋务派的倡导下出现,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对自然经济的解体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影响)
3.鸦片战争后,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受到外商企业的刺激,受到洋务派的诱导,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企业分布在东南沿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甲午战争后,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到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由沿海向内地扩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为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掀起抵制外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一战爆发,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致使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2.较快发展(1927-1936):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政府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遭受空前残酷打击(1937-1945):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在沦陷区,来不及迁徙的民族企业,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吞并;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对经济全面控制,官僚资产阶级趁机控制经济命脉,压榨民族企业,民族资本日益萎缩
陷入绝境:抗战胜利后,中美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取得了在华的政治、经济等特权,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官僚资本也对经济进行垄断,挤压民族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遭受内外双重打击。国民政府还不断增加苛捐杂税,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造成原材料昂贵而产品滞销,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整合笔记tag: 历史 高一历史,高一历史学习方法介绍,高一学习计划,高中学习 - 高一学习 - 高一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