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高中学习高一学习高一历史高一历史必修二作业本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作业本答案

12-26 23:15:57   浏览次数:860  栏目:高一历史

标签:高一历史学习方法介绍,高一学习计划,http://www.quxue6.com 高一历史必修二作业本答案,

  秦与隋唐在地方上均实行郡县制,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但唐有专门的地方巡视官员。秦在选

  拔官吏时采用举孝廉的方法,而隋唐则采用科举制。理论依据:科举制导致了社会统治基础的

  扩大,有利于政治稳定与社会的进步。

  4.魏徵、王硅、房玄龄、杜如晦等(任选三人)。

  5.D

  二、开放的大唐文明

  1.不可信。因为这种描述有浓重的夸张成分。这种理想化的传闻,为双方增进了解、促进交流提

  供了强烈而恒久的动力。

  。2.可从多个角度得到结论。如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发达,1200多年前已利用天然温泉的热水进行

  瓜类栽培等。3.唐玄宗。

  4.康居。

  5.节度使。

  6.言之成理即可。如胡旋舞在唐朝时期十分流行;西域的歌舞对唐文化产生重大影响;西域歌舞

  成为唐宫廷生活的内容之一;唐朝时期宫廷妇女的发型、服饰;唐代的绘画艺术特色等。

  7.言之成理即可,但需用史料来说明白己的理解。

  8.唐文明是一种积极开放的文明,它兼收并蓄,在宗教、科技、人文、艺术等领域博采众长。同时

  唐又积极地向外传播中国文明,朝鲜半岛、日本、天竺等西域诸国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唐文明的

  影口向。

  唐积极开放的姿态,是导致唐强势文明形成的关键原因。

  唐文明的繁盛建立在唐朝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均

  能清明宽政,唐太宗和唐玄宗均善于纳谏,吸取历史教训,实行开明的统治政策。

  三、灿烂的文化艺术

  1.言之成理即可,如书法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受科学技术、生产方式、政治制度、时代审美观、书

  法家个性等因素的影响。

  颜氏一门,以礼传家,学术渊博,名臣辈出。

  至唐中期,包括佛教在内的西域文化的渗入,影响唐代书法风格的转变。

  唐朝的社会特色,颜真卿的家学传统,影响颜真卿的书法艺术,形成了颜真卿字形雄伟端

  庄,笔力浑厚,体势开张,大气磅礴、正气凛然的风格。他的书法风格,也正是盛唐社会风范以

  及颜真卿个人性格特点的反映。

  2.相似之处:均带有晋代王羲之书法的风格。原因:唐朝前期的书法吸收了东晋“二王”潇洒、清逸的书法风格。唐太宗本人就喜好王羲之的书法。日本在唐时期,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全方位学习中国文化,空海就是其中一位。故而,潇洒、清逸的“二王”书法也成了此时期日本书法的主要书体。

  第二分册综合测试

  第一部分

  1.A    2.  A    3.B    4.C    5.B    6.B    7.  C    8.B    9.D  10.D  11.B  12.B

  13.D  14.D  15.B  16.B  17.D  18.D  19.C  20.C  21.A  22.A  23.D  24.C

  25.C  26.C  27.A  28.D  29.D  30.D

  第二部分

  31.(1)时间与地点相符,宫殿规模大。(2)殷墟的发掘使商朝历史因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的

  多重印证而成为信史;而二里头遗址考古发掘也能用丰富的考古资料来印证后世文献,如果能

  释读刻划符号,就能更深刻地了解夏代。

  32.(1)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2)修建原因:“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

  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规模与过程:“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

  五十丈,……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

  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发北山石椁,乃写蜀、荆地材皆至。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

  (3)司马迁:“阿房宫未成”与项羽“烧秦宫室”;杜牧:项羽火烧阿房宫;现dai考古发掘:有关火烧

  阿房宫说法不准确。(4)考古发掘的结果是可信的资料,从考古材料和挖掘现场看,尚不能证明

  阿房宫就是毁于焚烧;司马迁是距离楚汉战争时间较近的史学家,《史记》所载“阿房宫未成”,所

  以项羽所烧的“秦宫室”未必就是阿房宫;唐朝诗人杜牧距离楚汉战争时间久远,所说情况或许

  是对司马迁记载的曲解。

  33.尼雅文明在文化上兼容印度和中国中原文化,也有欧洲罗马文化的痕迹,荟萃了东西方文化的

  精华。尼雅所处的新疆地区,古称西域,自西汉张骞通西域后,处于丝绸之路的要冲,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同时也使它表现出多元文化的痕迹。    ·

  34.(1)北魏孝文帝;改鲜卑复音姓氏为汉族单音姓氏。(2)北方出现民族融合的高潮,冯太后和孝

  文帝仿行汉制,推行变法。北魏统治者在诏书中提出鲜卑祖先为黄帝,是由于其认识到要立国

  中原,必须更改鲜卑旧俗,化解民族隔阂。

  35.(1)材料一认为由于小篆的不便导致秦始皇下令创立隶书,而材料二认为战国时期的秦国就已

  经通行隶书。(2)材料二。可由第一手史料(考古发现)来印证,而材料一仅仅是传说。

  36.崔宴的观点是为分封制辩护,攻击郡县制。

  崔定对分封制的评价不符合史实,夸大其作用。西周实行分封制,在较长时期曾起了巩固

  政权的作用。但到春秋时代,井田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出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

  面,而非崔定所说的“国有常君,君有定臣,上下相安,政如一家”;西汉初分封同姓王做诸侯,企

  图以此巩固刘姓天下,但不久就产生了严重威胁中央政权的王国问题。西汉统治者采取一系

  列措施,至汉武帝时才最终解决,并非“君臣和睦”“祸乱不作”。

  崔定的秦“罢侯置县,……君臣始有不亲之衅”的观点是错误的。秦朝废除分封制,推行郡

  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加强中央

  对地方的控制,西汉统治得以长期巩固。   

上一页  [1] [2] [3] [4] [5] 

,高一历史必修二作业本答案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一历史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