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一下册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quxue6.com
高中语文第一册《毛泽东词二首》教案,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下阕进一步抒发他对整个秋天的深沉感慨。重阳的季节是秋天,因此这阕把笔触扩展到描绘整个秋天是十分自然的。它着重描绘秋色的壮美,江天的辽阔。秋,每年都是要到来的,一年一次,而且都要刮起一阵阵秋风;劲,强劲之意,毛泽东感到“秋风”带有一点强烈的意味,也就是带有“劲”的特点,因此它确实不同于春日的景致。春秋当然是有区别的,春夏秋冬,寒来暑往,一年四季都是有区别的,这也是自然法则。春光明媚,和煦宜人,桃红如锦,柳绿如丝,百花争艳,婀娜多姿,可见,春光也是美好的,毛泽东也是喜爱春光的。但是,在这首词里,毛泽东更强调的却是秋,是“秋风劲”的秋,他说这种秋“胜似春光”,这就确实与常人的性格有些不同了。“似”是多义词,可当“像”解,有近似、类似之意,词中前一个“似”即用此义;“似”还有表示“超过”之意,例如说人民生活一年强似一年,即等于说一年强于一年,两相比较,后一年超过前一年。词中后一个“似”即用此义。毛泽东既觉得秋光“不似春光”,同时又觉得秋光“胜似春光”,秋天的景致胜过春天的景致,这种观感也是既独特又辩证的。为什么“胜似春光”?因为放眼望去,“寥廓江天万里霜。”寥廓,即辽阔;江天,指江面和天空,江面是那样宽阔,天空是那样高远;霜,这里实指箱天后的秋色,万里,极言其纵横广阔。于是活画出了汀江流域天高气爽,江天一色、秋光万里的景致。可以说其中既包括着“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味,也包括着“万木霜天红烂漫”的意味,还包括着“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意味,这么美好的景致,比起暮春三月来,岂不果真好得多吗?岂不的确值得热爱与赞美吗?岂不别有一番滋味吗?从这种对红色根据地万里秋光的无限赞美中,可以展望到光辉的前景,可以感受到坚强的信心,可以想见到宽广的胸怀和气度,可以感染到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使词的意境更加高远、激越了。
这是一首重阳述怀词,没有伟大的情怀,难以创造出如此动人的词句。全词扣准“重阳”词题,反复咏叹“重阳”。重阳离不开赏菊的举止,因此它自然而然地写菊、赞菊;重阳的时令正值秋天,因而它继而写秋风,赞秋色,顺势将情意步步向前伸展。它起句突兀挺拔,充满唯物思辩色彩;它结句意境宏大,余韵无穷。从起句到结束,都洋溢着乐观、高昂的情调。其笔法前后阕大体相似,都是由议论而转入写景抒情,含哲理意味于直叙,议论,写景之中,寓深情于秋光的宏观概写之内,其感慨独特激越,意象瑰丽宏远,可谓情深意永,令人击节称赞。
四、难点分析
此词的主题是什么?诸家理解不一。将诸家理解综合起来,大致有如下看法:有的认为是歌颂革命的人生观的,是表达革命家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其起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即点明了此种意图。有的认为是歌颂革命战争的,是对革命战争的颂歌。革命战争才能给当时的社会带来巨变,它饱含着对革命战争的赞美之情,“战地黄花分外香”就点明了这种主旨。有的说它是歌颂革命根据地的,“战地”实际上就是革命根据地。有的说它是兼写人生观和战争观的,只不过以写人生观为主,因为战争观实质上也可归属于人生观范畴。有的说它是表达渴望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斗争中去的,它表达一种渴望到前方战斗的战斗豪情。有的认为它主要表达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抒情曲,它通过对战地黄花的欣赏和对壮丽秋色的赞美,来表现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当时闽西根据地的斗争环境,还相当艰苦,面对艰苦斗争的环境,抒发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具有鼓舞人心的积极意义。它是一首表达奋斗就是幸福和欢乐的歌,是一首表达“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歌。
究竟哪种理解对呢?应当说,上述诸种思想精神因素,在这首词中都
上一页 [1] [2] [3]
,高中语文第一册《毛泽东词二首》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