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记一辆纺车-教学教案

记一辆纺车-教学教案

12-26 23:19:43   浏览次数:917  栏目:高一语文教案

标签:高一下册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quxue6.com 记一辆纺车-教学教案,

用舒缓的语势和音节的回环往复来表现怀念的深情,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手法。这篇文章运用得很成功。

文中比喻十分丰富,有暗喻、明喻十多处。一些比喻直接表现人对纺车的怀念深情和人在纺线劳动中的喜悦感情;另一些比喻或传达纺车的谐音。或表现技巧的纯熟,或形容纺手的风姿,或描写纺线场面的规模,无不景中寓情,体现出对纺车由衷的热爱和赞美。如纺车的声音“像演奏弦乐,像轻轻地唱歌”,纺车“像露出头角的蜗牛,像着陆停驶的飞机”。站着纺线像“白鹤亮翅”等,写得贴切、优美、生动,又触发读者联想。如“沙场秋点兵”这一比喻,使人联想起广阔的田野、荷枪持戟的队伍、遮天蔽日的旌旗,这样的场面多么壮观、隆重,但气氛确是过于严肃,所以又比作“节日赛会”,这样才把人声鼎沸、兴高采烈的情景表现了出来。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解题:

1.作者。

同学朗读“预习提示”第1段。

教师补充:吴伯箫同志1938年4月到延安。曾亲自参加过1941~1942年间的大生产运动,对当时的情景有深切感受。

2.时代背景。

同学阅读“预习提示”第2段。

教师提问:课题是《记一辆纺车》。记叙的内容是纺车吗?

归纳:纺车只是线索,记叙的是延安当年的大生产运动。

提问:延安当年为什么开展这场运动?

提示:请同学朗读课文第3段。

提问:1961年,作者为什么回忆记叙这段生活?

归纳:1961年,我国经济困难,帝、修、反也想困死我们。作者赞扬当年延安军民“崇高的理想、豪迈的气概、乐观的志趣”,“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的精神境界,意在教育、激励人们发扬革命传统,战胜暂时困难。

二、正音正字:

出示小黑板(或投影)

1.给加点的多音字注音,并用另一个音组词。(括号内为答案,教师适当点拨)

①间隙(jiàn,jiān中间)

②称心(chèn,chēng称道)

③从容(cōng,cóng顺从)

④散马蹄(shàn,shǎn零散)

⑤自力更生(gàng,gèng更加)

2.给加点字注音,写出它的形近字并注音。(括号内为答案,教师适当点拨)

①气概(gài,感慨kǎi)

②坪坝(píng,秤杆chèng)

③纱锭(diáng,破绽zhàn)

④连绵(mián,棉花mián、锦缎jǐn)

⑤敝帚(bì,隐蔽bì、弊端bì)

⑥熟练(liàn,锻炼liàn)

⑦性子躁(zào,干燥zào、噪音zào)

③烘晒(hōng,环拱gǒng、洪水hóng、供应gòng)

3.给加点字注音,按注音组词。(括号内为答案,教师适当点拨)

(1)间xì(隙)(2)敝帚(zhǒu)(3)匀净(yún)

(4)和谐(xié)(5)méng lóng(朦胧)

(6)沉甸甸(diàn) (7)比拟(nǐ)

(8)飞niáo(猱) (9)liàng(晾)翅

(10)机械(xiè) (11)chuō(搓)条

三、划分层次结构。

同学快速阅读,勾画各段重点词句,讨论层次结构,教师归纳板书(其中部分随分析进程补全)。

上一页  [1] [2] 

,记一辆纺车-教学教案
《记一辆纺车-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tag: 教学   高一语文教案,高一下册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一语文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