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三下册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quxue6.com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鉴赏作品的形象》教学设计,
2.从分析景、情入手
诗人写诗,常用“寓情于景”、“即景生情”之法,读者读诗,也应从景、情两方面去探寻体味。即透过诗人笔下具体可感的事物,探知诗人的内心和情绪。
例4: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从诗题和诗意看,诗人在秋天离开广陵(今扬州)北上将渡淮河北上或西行,亲故都留在了广陵。到了渡口,天夜已晚,又不见渡船。这时天正下着雨,他一人在河边徘徊,诗人的思绪正像淮河的波涛一样翻滚。他把此时此地所见所闻所感,写成了这一首五言律诗。
诗的首联描写暮色中空荡荡的淮河,诗人欲渡而无船可待,给人一种空旷孤寂之感。接下去茫茫楚天挂起雨幕,东连至海,远处山寺传来悠长的钟声,孤寂变成了凄怆,羁旅之情更加深重。颈联点出“离思”。“独鸟下东南”,这雨幕上出现的“鸟”是“独”的,可见是失群的;一个“下”字,可见是归巢的;“东南”二字表明是飞向广陵方向去的。诗人睹鸟而思己,“断肠人在天涯”的感叹油然而生,读者也不能不为之凄恻。
这样看来,本诗全用景物烘托、离别之意,凄楚、落寞之情,如果不是细细探寻景物描写中隐含着的诗人的内心世界,鉴赏就有可能走上歧途。
四、典型题分析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
闻 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 塘
越 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
教案《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鉴赏作品的形象》教学设计》,来自www.quxue6.com网!http://www.quxue6.com
上一页 [1] [2]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鉴赏作品的形象》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