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数学教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数学第十册教案(二)

数学第十册教案(二)

12-26 23:26:40   浏览次数:538  栏目: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标签: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http://www.quxue6.com 数学第十册教案(二),


数学第十册教案(二)由www.quxue6.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quxue6.com
www.quxue6.com         16 = 2 X 2 X 2 X 2    24 = 2 X 2 X 2 X 3
        20 = 2 X 2 X 5        30 = 2 X 3 X 5
        24 = 2 X 2 X 2 X 3
        ……
学生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并把结论写下来。学生小结:
①4的倍数应包含4的全部质因数。
②6的倍数应包含6的全部质因数。
③30是6的倍数,因为30包含6的全部质因数。
④24是4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因为24既包含4的全部质因数,也包含6的全部质因数。
⑤4和6的公倍数应包含4的全部质因数和6的全部质因数。
验证:24 = 2 X 2 X 2 X 3
学生小结:看一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只要看是否包括它的全部质因数。
练习:甲=2 X 2 X 2 X 5 X 2 X 3
问:甲是不是4和6的公倍数?为什么?
      乙=2 X 2 X 2 X 3 X T X V
问:乙是不是4和6的公倍数?为什么?
3.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关系。
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最小公倍数与公倍数的关系。
把4和6的公倍数分解质因数,观察一下:
①4和6的最小公倍数12与4的质因数,及6的质因数有什么关系。
②4和6的最小公倍数12与4和6的公倍数24、36有什么关系。
4 = 2 X 2
6 = 2 X 3
12 = 2 X 2 X 3
24 = 2 X 2 X 3 X 2
问:中间2是谁的质因数?(4和6公有质因数)
问:前面的2是谁的质因数?它与中间的2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后面的3是谁的质因数?
板书:自有质因数
问: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什么样的质因数的积?
板书:
最小公倍数 = 公有质因数的代表 X 自有质因数的代表
问:如果少一个质因数会出现什么问题?如果再多一个质因数会出现什么结果?
问:24的质因数与12的质因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小结:4和6的公倍数24应包括4和6的最小公倍数12的全部质因数。
4.练习。
(1)甲 = 3 X 3
乙 = 3 X 5
问:甲和乙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
(2)甲 = 5 ,乙 = 2 X 2 X 3,问甲、乙、丙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
(4)       利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36与30的最小公倍数。
学生小结做法。
5.学生看书46页例2,根据提纲学习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
提纲:
①求最小公倍数的短除法的格式与求最大公约数的短除法的格式一样吗?
②短除竖式中的左边是什么数?(公有的质因数)
③最后余下的是什么数?(各自自有的质因数)
④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方法与求最大公约数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吗?
三、课堂练习:
1.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
(1)6和15       (2)42和24
2.填空:
(1)甲 = 2 X 3 X 5       乙 = 3 X 5 X 7
甲和乙的最小公倍数是(      )
(2)甲 = 2 X 2 X 5
乙 = (    )X 5 X (    )
甲和乙的最小公倍数是 2 X 2 X 5 X 7 = 140
(3)甲 = a X t         乙 = b X t ,甲和乙的最小公倍数是(    )
四、课堂总结:
(1)       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2)       最小公倍数是哪些质因数的积?
(3)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关系。
(4)       用自己的话说说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的过程及依据。
课后反思:现今教坛人人都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然而在真正的课堂教学中却为了老师的需要,这种"主体"被抹去了,学生的主动性被扼杀。如当学生探究出用两个数公有质因数与独有质因数相乘,所得的积就是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符合教材,符合教案和老师原定思路,老师以为已得到了教师想得到回答,就结束了学生的发言,生怕旁生枝节,影响了教学进度。
               
课题二 求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中,因为学生的思维往往会出其不意,我们在备课时很难预料到,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关注学生的需要,顺着学生的思路,从容地处理每个环节充分展示学生思考、探索、交流的过程,让这一教学理念转变成一幕一幕精彩的学习片段。所以在在设计的时候我尽量的从大处着手,不拘小节。
教学要求  在知道两数特殊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求出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口算练习:将练习十五的第五题做在书上,做完后集体修订正。
2.回答问题: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是最小公倍数?
3.求24和32的最小公倍数。
4.说说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12和36      4和5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求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求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三、探索研究
1.教学例3
(1)先让学生用上节课学的方法分别求出这两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2)观察结果:通过这两组数的最小公倍数,你发现了什么?
(3)归纳方法:先让学生讲,再指导学生看教材第73页的结论。
(4)尝试练习。
做教材第74页下面的“做一做”,先让学生判断每组中两个数的关系,再解答出来集体订正。
四、课堂实践


数学第十册教案(二)由www.quxue6.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quxue6.com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数学第十册教案(二)
《数学第十册教案(二)》相关文章

tag: 数学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免费教案 - 数学教案 -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