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三政治教案大全,高中政治教案,http://www.quxue6.com
高三政治答题套路,
20xx年文综全国卷I第38题(2)根据表1所显示的信息,联系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增加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纯收入的主要经济措施。(7分)
20xx年文综北京卷第40题(5)结合经济常识,分析革命老区在发展经济方面有什么相似的优势和劣势。(6分)“红色旅游”如何帮助老区“扬长避短”,促进经济发展?(5分)
20xx年上海政治试卷第33题(3)请你为上海落实“科教兴市”或“人才强市”战略出一个金点子。
20xx年广东政治试卷第39题(3)结合材料三,试从职工和企业两个方面,说明如何维护和保障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
20xx年文综全国卷Ⅲ39题(6)根据河西走廊的地理特点及开发利用这一地区的历史经验教训,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应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12分)
20xx年江苏政治试卷第38题(2)结合材料,请你谈谈我国在水电开发中应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0xx年江苏政治试卷第39题(3) 从哲学常识抓主要矛盾的角度,谈谈进一步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主要措施。
20xx年文综北京卷第题39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分析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变化,并从认识论角度就当前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提出解决思路。(10分)
20xx年文综北京卷第38题(3)结合政治常识,从法律和政策两个方面,说明国家应怎样营造有利于企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发展的环境,并列举事例(法律和政策两个方面各举一例)
解法探究
【设问特点】:如何办、怎样做、--措施、提—建议
【答题方向】:答方法、答措施
【答题关键词】:坚持、完善、加强、健全、制定、创造、保护、贯彻、提高、调整、改善、转变、培养、发挥、调动、按照、处理等动词。
【句式表达】:加强 坚持 完善 履行
【思维方式】:主体发散法与定点法相结合
主体发散法是指在解题过程中思维指向的内容因不同的主体角色而转换的思维方法。主体发散法的典型特征是角色视角,既不同的主体说不同的话。
运用主体发散法注意两点:首先、要明确“怎么做”“如何办”的主体是谁?即“角色”是谁?
有些主体明确,有的主体不明,同学们要对主体进行发散,常见的主体有以下层次及类别:党、政府(国家);国家机关(权力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暴力机关);人大、政府、政协;公民、企业、经营者、投资者、消费者、劳动者。
其次、以题目设置的情景,站在不同主体角色的视角立场上回答不同内容,所答内容符合角色身份。
【解题思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例题解析】
例6:我国三峡工程建设涉及大量移民工作,1992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三峡工程方案,并对工程移民工作作出原则规定。此后国务院及地方政府通过了一系列行政性法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当地有关部门组织了宣传教育和移民动迁,并先后查处了侵蚀移民资金案件100多起,从而保证了三峡工作建设的顺利进行。依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是如何坚持“依法治国”的?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我国如何坚持依法治国的。
二联系:(1)联系材料所给的信息:全国人大――立法机关;“国务院及地方政府”――行政机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当地有关部门……先后查处……”――司法机关。
(2)联系所学的知识:按照教材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即①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②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③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④要进一步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执法监督工作,以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⑤要切实做好普法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为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疏理、作答:将材料提供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这样便不难整理出答案。
附参考答案:①立法机关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②行政机关严格依法行政,做到有法必依。③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例7:某贫困地区领导认为,脱贫不能仅靠政府救济,更要靠自力更生。他们根据其他地区“无工不富”的经验,建起了一些小型机械厂,但由于原材料和资金缺乏,结果收效甚微。经过认真分析,他们认识到该地区山场面积大,适宜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于是因地制宜种起了果树、中药材,饲养起牛、羊、家兔等,经济情况很快有了改观。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办起果品和肉类加工厂,几年就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
该地区在脱贫过程中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参考答案: 该地区的做法是:①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该地区从求脱离本地区实际盲目办工厂,转为根据本地区“山场面积大”的特点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做到了对自己地区客观的真切了解。②辨证地认识和把握实际。该地区既看到自己的不利条件,又看到自己的有利条件,做出真正发挥自己优势的正确决策,这一过程体现了对实际的全面把握。在林果业和养殖业有了一定发展后,办起与之配套的果品和肉类加工厂的过程,则体现了对变化发展的实际的正确把握。③正确地对待别人的经验。该地区对“无工不富”的经验,从简单照搬到坚持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地做出的决策说明了这一点。 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该地区领导认为脱贫不能仅靠政府救济,更要靠自力更生,并抓住时机办起果品和肉类加工厂的决策过程中等,说明了这一点。
练一练:
1、某镇,20世纪80年代还是一个只有6000多人的小乡。改革开放以来,该乡跳出 “就农业抓农业”的思想,大力调整农村结构,根据“北高南低、北早南涝”一的地理特征,确立了“南渔北牧”的发展思路,仅水产一项农民收入人均就增收550元。同时引领农民向企业进军,许多农民纷纷办厂。如今的该镇已发展成为总面积达80平方公里的新城。实现年国内生产总值42亿元,财政收入30亿元,人均收入7600元。运用哲学知识说明该镇是如何发展农村经济的?(10分)
2、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是全国首批风景名胜四十四佳之一,以完整的火山熔岩地貌,冷矿泉疗养而闻名。在改革开放之初,该风景区没有照搬外地的“工业上项目,农业上产量”的发展模式,而是加强旅游、疗养的基础设施建设,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矿泉绿色农业。经过多年发展旅游疗养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提高了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20xx年五大连池成为我国首批入选联合国地质公园的风景区,当地政府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努力打造国际标准的旅游、疗养、度假胜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高三政治答题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