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二历史教案2017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辅导讲义

2017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辅导讲义

12-26 23:19:43   浏览次数:612  栏目:高二历史教案

标签:高二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2017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辅导讲义,
①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推动了一个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
②它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的贸易自由化(宗旨)。
③它通过多边贸易,促使各成员国之间逐渐取消贸易壁垒,使各国通过贸易获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
④努力减少其成员间的不平等,对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给予足够重视。
8、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史实
①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国之一(P105、112)。1986年中国正式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直到1994年底,中国未能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也未能成为世贸组织的创始成员国(观察员)。
②20xx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③中国加入WTO,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也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当然,中国加入WTO也带来压力和严峻挑战。
9、认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①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②对发达国家来说,他们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③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发展中国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A从机遇看,它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从挑战看,由于资金匮乏、债务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及技术水平的落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历史(Ⅲ)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P4-6
1、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
①道家:老子、庄子;②儒家:孔子(至圣)、孟子(亚圣)、荀子。
③墨家:墨子。④法家:商鞅、韩非子。
2、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
①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认为“仁”就是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政治上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仪制度,主张“克己复礼”。教育上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文化上整理“六经”。言论载于《论语》)。(识P5图)
②战国时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政治上主张“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君轻民贵)。伦理观上主张“性善论”(主张用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③战国时荀子政治上也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论断,强调人民群众力量的巨大。伦理观上主张“性恶论”(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二、汉代儒学P8-10
3、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
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两千多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1)西汉时,为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实行思想上的统一,得到汉武帝的接受并付诸实行。
(2)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建议,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意义):①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②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识P9-10图)
三、宋明理学P12-14
4、了解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
理学是宋明时期儒学主流。
(1)程朱理学: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
①“二程”主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物只是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后有物(理学的核心思想)。同时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在认识论上,提出“格物致知”。
②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人性中被后天欲望所蒙蔽的美德(三纲五常),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在认识论上,认为“格物致知”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编著《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识P13图)
(2)陆王心学:(南宋)陆九渊,(明代)王守仁。
①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把“心”作为万物的本原;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穷理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②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吸取佛教禅宗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在认识论上,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四、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P16-18
5、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
①明朝后期的李贽,自称异端,大胆向儒家正统思想发出挑战,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认为是非标准依据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提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穿衣吃饭,人伦物理”),批判“存天理,去人欲”的虚伪说教。李贽的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②黄宗羲对君主专制进行猛烈抨击,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他的思想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作用。
③顾炎武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他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著有《天下群国利病书》《日知录》,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④王夫之是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认为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他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意义。
⑤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进行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识P17-18图)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P36-37
1、了解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
(1)造纸术:西汉前期中国已有了纸(甘肃天水市放马滩西汉墓);东汉蔡伦改进(“蔡侯纸”)。——八世纪中叶(唐)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和北非。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2017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辅导讲义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二历史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