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二历史教案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2-26 23:19:43   浏览次数:815  栏目:高二历史教案

标签:高二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② 孔子思想:
思想观点 基          本          概          况

哲学
思想
 
仁的思想 含
义 ①“仁”者爱人; 
思想
核心

   ②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 
  实现
手段 ①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主张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道德思想 “克己复礼” 克制自己,恢复“周礼”,使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保守
政治
思想 德政
学说 ①为政仁德:强调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 体现民本思想
  ②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
思想 内容 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意义 ① 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学术下移运动。
  ② 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
  ③ 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
人性思想 “性相近”;
③ 文献编著:《诗》《书》《礼》《易》《乐》《春秋》,后称为儒家“六经”。
※ 探究性学习:多媒体展示资料 —— 孔子思想学说的影响。

◎ 问题设计:请说说孔子的儒家思想在国内外产生了什么影响?
◆ 参考回答:
① 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 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
◎ 问题设计:我们该如何对待孔子的思想?
◆ 参考回答:孔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应加以批判地继承,特别是对当今社会的有效成分,应予以借鉴。
2、早期儒学的发展
(1)时间:战国时期。
(2)代表:孟子和荀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
※ 探究性学习:多媒体展示资料 —— 孟子和荀子简介。

① 孟子、荀子思想学说:
代表 基      本     观      点


孟子

 生平 战国中期邹国人,著《孟子》,后世尊称之为“亚圣”。
 政治
思想 ①主张实行“仁政”,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② 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伦理
观点 ①“人无有不善”——“性本善”,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②主张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荀子 生平 战国末期赵国人,著《荀子》,杂取百家思想,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政治
思想 ①主张施政以“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 仁者不为也。”
  ②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巨大。“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舟民水”,体现了民本思想。
 伦理
观点 ① 提出“人之性恶”,认为人生本性是恶的。
  ② 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唯物

思想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提出了“明天人相分”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
  “制天命而用之”:掌握自然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人定胜天思想)
① 孟子、荀子思想评价:
◇ 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 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 探究性学习:
A.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观点的比较。
人物 人性论 治   国   理   念 民  本  思  想 历    史    观
孔子 性相近 “仁”,“为政以德”。 强调“爱人”。 “克己复礼”,较保守。
孟子 性善论 “仁政”,“施仁政于民”。 提出“民贵君轻”。 主张社会进步。
荀子 性恶论 强调“仁义”,“王道”。 “君舟民水”。 
B.孔子、孟子和荀子等人的人性观对比。
子曰:“性相近也。”  ——《论语•阳货》
孟子曰:“人无有不善。”告子曰:“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   ——《孟子•告子上》
荀子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
◎ 问题设计:上面关于”人性”的几种看法,你认为对不对?为什么?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 参考回答:
① 评论:都有局限性;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无不善的观点都没能真正揭示人性的本质和内涵。
② 看法:从客观上说,人性随着人的生存环境而变化;从主观上说,人性随着人生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人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
C.早期儒家思想的特点:
① 儒家思想较为完整,但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
② 没有严密的理论,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思想方面的治国原则;
③ 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而遭冷遇。
三、道家、法家、墨家学派
 探究性学习:多媒体展示资料 —— 老子、庄子、韩非子和墨子简介。


老子 地位 春秋晚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
  

主要
观点 ①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②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③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以“无事取天下”。
   ④理想社会为“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⑤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①万物和社会对立运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②“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二历史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