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9:43 浏览次数:815次 栏目:高二历史教案
庄子 地位 战国时期道家的主要代表。(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
观点 ①继承发展了老子学说,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②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③提出“逍遥”的人生态度。
散文 庄子斯文富有哲理,是文学与哲学的完美结合。
法家
韩
非
子 地位 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代表新兴地主阶级)
观点 ①主张“以法治国”,“法不阿贵”,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②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③认为社会不断发展变化,永远不会倒退,主张变法革新。
评
价 ①韩非子的学说,后来成秦代的官学。
②韩非子的学说为秦朝统一,建立专制中央集权国家起了积极作用。
墨家
墨子 地位 战国初期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代表小生产者)
观点 ①“兼爱”:消除亲疏、贵贱之分,同等地去爱所有的人。
②“非攻”:谴责战争造成的灾难;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
③“尚贤”:主张治国以贤,反对任人唯亲。
评价 墨家思想代表了平民百姓的愿望。
※ 探究性学习:多媒体展示资料 —— 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在春秋战国时期地位评价。
① 儒墨两家最具实力,时称“非儒即墨” ;
② 道家 :对抗儒墨的实力派 ;
③ 法家 :战国时期倍受推崇 ;
备受推崇
的原因 ① 法家思想适应了战国时期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 ;
② 法家思想符合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
③ 法家思想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
④ 法家思想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 ;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突出表现,也是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的反映,更是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真实写照。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孟子、荀子的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传承中的创新。经过他们的创立、总结、改造和创新,儒学的体系更加完善,更加适应了社会的需要。
★巩固训练:
1.孔子的思想主张有…………………………………………………………………………( )
①“克已复礼”②“为政以德”③“节用而爱人”④“有教无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
2.① 春秋时期,郑国发生了火灾,掌管祭祀的官员建议子产焚烧玉石向上天祈祷;② 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③ 于是积极组织灭火。④ 这说明当时以祭祀为核心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而世俗理性逐渐占据上风。上述材料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
A.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 C.礼法并重 D.民水君舟
4.20xx年4月25日,第十九届全国书交易博览会在山东举行。开幕式上由10部巨型“书”拼接而成的背景墙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 )
①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②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③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
A.兼相爱、交相利 B.仁者爱人
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6.中国历来有推己及人、关爱天下苍生的优良文化传统。下列语句体现这种情怀的是…( )
A.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B.爱其亲,敬其长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D.言而有信,见贤思齐
7.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不包括……………………………………( )
A、社会处于新旧制度交替的变革时代 B、思想家著书立说的政治环境比较宽松
tag: 儒家思想 高二历史教案,高二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二历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