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2017届高三历史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复习

2017届高三历史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复习

12-26 23:19:43   浏览次数:975  栏目:高三历史教案

标签:高三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2017届高三历史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复习,
①“摊丁入亩”的政策  ②土地开垦速度相对人口增长速度缓慢  ③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  ④官僚地主大量兼并土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17.(09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一次月考)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                     (        )
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     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③“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④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8.(09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上期期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背本而趋末,……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  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
材料三  明代徽州商人佘文义“……少贫困,操奇赢,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义屋以居之无庐者,义塾以教族之知学者。又市隙地数十亩为义冢,以安乡人之不克葬者,所费不啻万缗,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围水口,以利行人,年逾八十而行义不衰。”清代商人胡荣命“……贾五十余年,临财不苟取,遇善举辄捐货为之,名重吴城。晚罢归,人以重价赁其肆名,荣命不可,谓:‘彼果诚实,何藉吾名?欲藉吾名,彼先不诚,终必累吾名也’”。
材料四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以上材料均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怎样的经济政策?在封建社会早期它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明清时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要分析其原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成功商人的优良品质。
(4)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经营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根据材料四,指出其论证的依据,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
答案  (1)重农抑商。有利于地主阶级统治地位的确立和巩固,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2)由传统观念中对商业的轻视和对商人的鄙视,变为对商业的重视和对商人的推崇。
(3)勤俭致富,乐善好施,注重诚信(声誉),重视文化和子女教育。
(4)依据:商人经商积累的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和用于子女科举入仕,使得商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儒家思想、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
19.(09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三二次统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的江南盛泽)镇上居民稠广,土俗淳朴,俱以桑蚕为业。男女勤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那市上两岸,丝牙行(介绍说合买卖,收回扣),约有千百余家,远近村坊织成布匹,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来收买的,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停脚之隙,以出产锦绣之乡,积聚绫罗之土。江南养蚕所在甚多,惟此镇最盛。
                                       ——《醒世恒言•施润泽滩阙遇友》
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滨湖近山小人最力穑。耕鱼之外,男女并工捆履、僻麻、织布、织席、采石、造器营生;梓人(木工)、砖工、垩(刷墙的白涂料)工、石工、终年佣外境,谋早办官课(官府的赋税)。
                                            ——《吴县志•风俗》
材料三  (明)宝船至彼,王遣头目哲地(人名)见正使,择日论价,将中国锦百货议定,乃书合同价数各存之。头目哲地与正使众手拍一掌无悔。哲地始携珊瑚宝石来议价,凡算番物若干,该丝绸等物若干,照原打手之货交易。                                                    ——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2017届高三历史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复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三历史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