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9:43 浏览次数:246次 栏目: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美术第十册教案
教 学 工 作 计 划
一、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每课的教学目标一般包括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思想情感目标。
认知目标分了解、理解和初步掌握三级。“了解”指对美术常识的初步 认识,能再现和再认;“理解”指初步懂得所学知识的涵义,能作出简单的说明;“初步掌握”指能应用所学知识于简单的审美和创造劳动。
技能目标分练习和初步学会两级。“练习”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简单的技法、能力训练;“初步学会”指在简单的美术实践中,能初步独立地运用所学地基本技能。
思想情感目标分接受、初步具有二级。“接受”指对教学中所涉及地兴趣、态度、思想品德等方面地教育有认同的心理倾向,并初步影响自己的行为实践;“初步具有”(兴趣、感受)指通过教学和实践活动,对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有所感受,逐步形成稳定的兴趣、态度、思想品德及观念等,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实践。
二、本册教材分析
4、课外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绘画练习,进行思想情操陶冶。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课 第二周 绘画 第二课 第二周 绘画 第三课 第三周 第四课 第四周 手工 第五课 第四周 手工 第六课 第六周 手工 第七课 第六周 绘画 第八课 第七周 绘画 第九课 第七周 手工 第十课 第八周 手工 第十一课 第八周 绘画 第十二课 第九周 绘画 十三课 第九周 绘画 十四课 第十周 绘画 十五课 十一周 绘画 十六课 十一周 绘画 十七课 十二周 绘画 十八课 十二周 绘画 十九课 十三周 手工 二十课 十三周 手工 二十一课 十四周 绘画 二十二课 十四周 绘画 二十三课 十五周 绘画 二十四课 十五周 手工 二十五课 十六周 绘画 二十六课 十六周 绘画 二十七课 中国画欣赏(三) 十七周 二十八课 中国画欣赏(三) 十七周 二十九课 考试 十八周 绘画
立方体和圆柱体的透视现象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从观察中发现立方体和圆柱体的透视现象。(了解) 2.能将观察到的立方体的圆珠笔柱体的透视现象用简单的笔画画出透视结构图,培养与提高艺术概括能力。(练习) 二、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课前准备 1.立方体(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的教具,立方体和圆柱体的透视结构图。 2.学生每人带立方体包装及圆柱体易拉罐。 五、教学建议 1.正方体是规范化的形体,它是长、宽、高都有相等的形体,由六个相等的正方形组成。 2.透视,是人从不同角度和距离观看物体时的基本视觉变化。 3.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有观察的教具,在观察时能发现的几个现象。 4.对照书中第3页立方体的透视结构图和模型(照片),请你用教具从不同的视角仔细观察,逐一考证,使实物与图示一致。看谁最先对上号,并指出规律。 5.培养学生的观察深度。 6.观察圆柱形易拉罐,从什么角度能看到一个圆形的底面?从什么角度能看圆面成椭圆? 7.指导学生试画出一个有前面、侧面、上面的立方体,较正确地表示出三个面的透视变化;对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要求描绘立方体的透视结构图。 8.巡视指导。
立方体的包装盒 一、教学目标 1.用透视法较真实的地描绘立方体包装盒,通过写生将知识与能力自然地结合。(练习) 2.通过写生立方体包装盒,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理解立方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提高学生描绘物象的能力。(了解) 二、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课前准备 收集供写生用的立方体包装盒,要求每个学生至少一个。 四、教学建议 1.小结上节课的学习内容,重点突出立方体的透视规律,引入课题。 2.指导学生摆放写生包装盒。 (1) 一个面对学生; (2) 一条棱线正对学生; 注意,立方体包装盒摆放好后,在写生时不能再任意挪动位置。 3.观察。 看清眼前的包装盒有几个面。 看清眼前的包装盒每个面的基本形状,分辨出是正方形、 4.画法指导。 5.上色。 6.写生立方体包装盒,要强调画面上的布局。 7.提昌用线描写。 8.加强巡视指导,帮助描绘技能差的学生画好立方体包装盒的透视结构,使他们的知识与能力得到沟通。 9.课中要多做鼓励和表扬工作,特别要对细心描绘的学行予以表彰,以求更多的学生能认真的上好写生课。 10. 课后进行优秀作业展评。
,小学美术第十册全册教案(浙教版)tag: 美术 小学美术教案,小学美术教案大全,免费教案 - 美术教案 - 小学美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