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27:05 浏览次数:826次 栏目: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课 题<?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
《七律•长征》 |
课 型 |
诗歌精读 |
|
| |||
教材简析 |
《七律•长征》(人教版课标本五上)本课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首诗歌,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堪称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尽管长征胜利已过去六十多年,但长征精神仍然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闪烁着璀璨的光芒。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看注释,结合搜集的有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4、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 |||||||
过程与方法: 1、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2、 本文是一首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史诗,适于朗读,教学中加强诵读指导。 | ||||||||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红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 ||||||||
教学重点 |
感受红军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 |||||||
教学难点 |
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及艺术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的应用。 | |||||||
课前准备 |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长征路线图、歌曲《长征》、有关长征的电影录像剪集、图片),下发一些关于长征的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观看反映长征的纪录片或故事片,收集红军长征的有关资料,了解作者,预习课文。 | |||||||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淘.教.案.网)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个性备课 | ||||
一 预 习 探 究 |
1、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影片(播放影片)。 2、谁能告说老师这个影片的内容是关于什么的?(红军长征) 3、同学们,今年是2010年,76年前,也是10月,秋高气爽的时候,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有关长征同学们课下一定收集了很多资料,谁想说一说?(学生自由说,教师顺势有针对性的评价) 4、在一年的时间里红军跋山涉水,翻山越岭,经受无数次考验。、当胜利的曙光触手可及的时候,毛泽东激情澎湃的写下了《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6、作为五年级的同学,我觉得有很多内容包括诗句的意思,不应该老师给你讲,要靠你们调动自己的潜能来自学。现在老师想看看你们课文读得怎么样。(教师相机指导关键字的读音,及时评价) |
1、坐端正,欣赏影片。 2、回答。 3、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并能针对针对不足之处 给予补充。 5、读课题时不拖音。 6、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
影片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兴趣盎然的接受新知。 |
学生说说课下搜集的有关“长征”的资料。 学生自由读课文 | ||||
二 合 作 交 流 |
1、同学读书特别认真!请同学思考一下我们在读课文时应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 2、要读好课文首先要对文章有很好的理解,自由汇报自学情况。 (教师及时评价) 3、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我觉得你们的自学能力非常强。你看我刚才一点也没讲,同学们就把这首诗的作者、背景、诗的意思基本上了解了。真了不起,现在给你一点时间,你认为哪里还比较薄弱,你没理解到或哪个地方意思还不明确需要再查一查,你抓紧时间补习一下。另外,还有哪些不懂得地方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类整理) |
1、悲壮、敬仰、敬佩、豪迈、乐观…… 2、针对作者、写作背景、诗歌体裁、诗句含义汇报自学成果。 3、生认真思索,读、写、画。提出问题。 |
鼓励学生主动就课文质疑,调动阅读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
学生谈谈通过自学,都知道了哪些知识。 | ||||
三 品 读 领 悟 |
1、解读“难”字: (1)请同学再读课文,长征万里迢迢,红军的态度怎样?用原文回答。 (2)听老师读,你从这句话里读出了什么信息?(范读) (第一遍读,强调“红军”;第二遍读,强调“不怕”;第三边读,强调“远征难”) (3)看同一句话我们读得重音不同,强调的意思就不同。毛泽东在长征胜利后的总结会上说:“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多少倍。”关于这篇文章我知道同学们预习的很好了,请你结合资料围绕“难”字来谈,长征难在哪里?(随生回答整理) A、难在环境: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大渡桥;岷山千里雪…… 理解“逶迤”“磅礴”: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两个词的理解。谁能到黑板上画一画?(注意“岭”和“山”的区别“逶迤”与“磅礴”的区别) B、难在人不和:外有蒋介石的围追堵截,内有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和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的排斥。 (4)适时归纳形成小诗: 长征万里多艰险 五岭逶迤无人烟 乌蒙磅礴插云天 可恨金沙卷巨谰 大渡桥横赛天堑 雪山草地如泥潭 国焘分裂霜加雪 难,难,难 难于上青天。 读上文:万里长征,力尽艰险,你能读出长征的难吗? 2、解读“暖”。回过头来关于这首诗你还想说什么? 当学生汇报到“金沙水拍云崖暖”时,问:你对这个“暖”字怎么理解? 总结:红军不费一枪一弹,用智慧和速度巧渡金沙江,心里自然得意,让我们不禁想起了“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诗句(出示)你还想起了什么?(出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 当上帝为你关闭一扇门的时候,却为你打开了一扇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让我们暖暖地读这句诗。 解读“寒“ A、当学生汇报到“大渡桥横铁索寒“时,播放飞夺庐定桥的片段。同学们,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激战,一场恶战。桥上铁索寒光闪,杀声震天响。当毛主席率部队走过泸定桥的时候,弥漫的硝烟还没有散去,铁索上还滴着战士们的鲜血。强渡大渡河的胜利,万里长征的胜利,正是红军战士用一条条生命铺就的道路!你们再次吟诵这首诗时感受一定很深。(齐读)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红军用鲜血、信念和勇往之前的精神强渡大渡河,当毛泽东再次想起那场激战,想起铁索上还滴着红军的鲜血,他的心情依然很(生答”寒“),凉透脊背。再读。 3、解读“不怕” (1)就像毛泽东在长征组诗《清平乐 会昌》中写到:“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出示)。面对千回百折的长征,红军做出了坚定的回答。读第一句。 红军做出了响亮的回答,再读第一句。 这个声音响彻在金沙江上,男生读。 这个声音响彻在乌蒙山上,女生读。 这个声音响彻在万水千山之上,全体读。 (2)走过长征的全军将士,此时的心情是“尽开颜”(师指生答)读最后一句谁能告诉我“三军”是指的哪三军? 这一切的一切在红军眼里都被看作(指“万水千山只等闲”句),让我们再来读读,读出红军这种“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精神,这种“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在这“尽开颜”的背后掩藏着太多太多。让我们解读“红军”谈谈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 师:就像2004年,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解放军报》写文到:“红军万里长征拼得就是那一股子气------勇气、士气、血气、朝气、锐气、志气、骨气、底气、人气、豪气。(出示)读。 (3)回望万里征途,红军血战湘江,突破乌江,四渡赤水,战辣子口, 配乐读全文。《长征》乐曲 4、方法指导 同学们,历时一年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有多少内容要写,可作者只用了八句,就非常概括的将军队长征的经历浓缩于一首诗,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概括力。而且本诗主题鲜明,结构也非常严谨,“尽开颜”和“只等闲”“不怕”和“更喜”照应,运用了夸张比喻,非常传神,自始至终洋溢着豪迈的情感,令人振奋。 5、这首诗学完了,你有什么想说的? |
1、(1)回答:“红军不怕远征难”。 (2)认真听并作出回答,各自强调的词语不同。 (3)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畅所欲言。 一生上黑板画,其他同学认真思考给予批改,完善。通过板画加深对“逶迤”“磅礴”的理解。 (4)自由读,齐读该诗。 2、汇报自己的感悟及不懂之处。 用自己的话回答对“暖”的理解。 齐读出示的诗句。根据自己的积累补充。 满怀深情的读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重新理解“三军”是指红军一、二、四方面军。而非海、陆、空三军。 4、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5畅所欲言谈自己的收获,对诗歌的理解,自己的疑问是否得到解答等。 |
本环节教师带领学生走入文本,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预习及收集的资料象体会,在说说、读读中进行充分体验。体会万里长征的难。 利用绘画的形式有助于学生对关键字的理解。 此环节有助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运用。 此环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带动学生用心体会文章,达到熟读成诵。 引用课外资料帮助学生对“红军”的认识。 教师概括诗歌的写法帮助学生初步了解。 |
红军长征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他们是怎样看待这些困难的? 这体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理解下列词语: 腾细浪 走泥丸 云崖暖 铁索寒 学生补充“飞夺泸定桥”并体会红军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 指导学生朗读最后一句,读出红军喜悦的心情。 谈学习本课后的感受。 | ||||
四、 巩 固 延 伸 |
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首词,这是红军登上了岷山之后,毛泽东写的。大家试着读读。(出示)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今天的作业就是回去后搜集资料,自学这首词,还是用这堂课,深入体会这长征中最后一次过山时,毛泽东的心情。 现在全体起立,让我们再一次饱含深情的背诵这首诗。 |
满怀深情的读该诗,感悟作者伟大情怀。 |
此环节加深对毛泽东作品理解及毛泽东本人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的体会和感悟。 |
| ||||
板书设计 |
七律•长征 远征难 只等闲 尽开颜 |
| ||||||
教学反思 |
本篇课文的教学我在简单介绍了长征后,即让学生在读通、读顺、读熟的基础上,根据书上和教师补充板书的单个字的意思去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去交流阅读收获。通过学习,学生基本能深刻体会到红军长征途中的“难”,以及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效果较好。 |
|
tag: 暂无联系方式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