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27:05 浏览次数:305次 栏目: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认识“笠、袭”,掌握会写字“笠、蘑、菇、袭、熄”。自主积累好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诗中浓浓的乡情,暖暖的母爱。
[学习课文]
这是一首感情细腻、真挚的现代诗。诗歌以一位母亲的口吻,叮嘱即将远行的孩子戴上故乡的斗笠,表达了深深的母爱、浓浓的乡情。“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反复咏叹,余味悠长。
小诗共五节,第一小节,“走到哪里”“也能看见你挺直的身影”,这是孩子出门远去的身影,一个在人海中带着斗笠的熟悉身影,母亲心中永远的牵挂。“挺直”二字既是母亲对孩子堂堂正正做人的嘱托,也是对孩子一路不磕不绊、平平安安的美好祝福。第二小节写斗笠里编进了故乡的鸟鸣,走到哪里,都能听到来自故乡的声音。诗人把“鸟鸣”“故乡的声音”和“梦境”组合在一起,“鸟鸣”令人想起故乡的林间鸟语、河流小溪,代表着故乡画卷;“故乡的声音”除了自然音响外,这里令人想到的还有家乡亲人、朋友的笑语。而这一切都会在静静的夜里悄悄滑进游子的梦境。故乡的景,故乡的人,故乡的情,编织成故乡的梦,多么甜蜜温馨!第三小节将斗笠喻为故乡的热土,游子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故乡的温暖。第四小节将斗笠喻为故乡的花儿,走到哪里,都能闻到故乡的芬芳。最后一节将斗笠喻为故乡的明月,它是母亲心头上的一点亮光,“让它照在你的头顶,成为一盏不熄的灯”,更点明孩子是母亲的希望和生命,牵挂、祝福、期盼、叮咛……千言万语、千头万绪都寄托在“心头上的亮光”上,带给读者一种震撼!
作者把“故土情结和母爱”这样一个大的主题浓缩在斗笠这样一个小小的载体上,构思巧妙。“蘑菇”“身影”“鸟鸣”“声音”“热土”“温暖”“花儿”“芬芳”“明月”“不熄的灯”,一组组鲜明的形象,传达了丰富的情感,富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阅读、欣赏诗歌要通过认真品味,理解和把握诗歌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中的意境,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感。“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是母亲一遍又一遍的叮咛,“娘在梦里也能看见你挺直的身影”道出了母亲对孩子诚挚祝福,“孩子,它可是娘心头上的亮光啊”,道出了孩子在母亲心中的重要位置。那临别的依依不舍,那牵肠挂肚的思念,那圣洁无私的母爱,被诗人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一位母亲的形象跃然纸上。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读文章想画面,抓住诗中的形象,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情感脉络。从而走进作者内心,获得情感共鸣。
诗歌声韵和谐,节奏感强,使得全诗有种回环往复的音乐美。教师应以读为主,在多种形式的品读中,引导学生走入诗言、诗意,真正体会作者的诗情、诗境,领略其“形之美”“神之韵”。品味语言时还要善于抓住关键的词语进行品析,并借助想象和联想,才可能进一步读懂其深层含义,领略诗歌语言的魅力。
[词句积累]
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有“笠、蘑、菇、袭、熄”,可以采用熟字相加的办法帮助识记字形。
斗笠:遮太阳和雨的帽子。有很宽的边。常用竹篾和竹叶制成。
侵袭:侵入、袭击。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以音乐铺垫、孕育情感: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1.播放小提琴曲《思乡曲》或歌曲《小背篓》。提问:从歌曲优美的旋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揭示课题: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现代诗《斗笠》(教师板书课题)。解释了解斗笠。 |
1.欣赏音乐或歌曲,听后说出自己的体会。 2.齐读课题。让学生介绍他们了解的斗笠。 |
二、初读感知: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勾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
1.自读课文,勾出生字,读准字音。 2.两三名学生读课文。 |
三、品读感悟: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1.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勾画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了诗句你想到了什么?你有怎样的感受?可以在句子旁作批注。 2.在小组中读一读你勾画的印象深刻的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3.集体交流,教师随机指导,品读感悟。 教师可提示引导: (1)你觉得“编进的鸟鸣”会有怎样的声音?读到这里你的脑海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2)“故乡的声音”会是怎样的?诗句让你想起了怎样的情景? (3)假如你就是那位远行的游子,读着《斗笠》,听着妈妈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话语,你有何感想? |
1.读课文,勾句子,作批注。 2.小组交流。 3.读句子,谈感受,有感情地朗读。 |
tag: 年级语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