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27:05 浏览次数:413次 栏目: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课 题<?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
第八单元《毛主席在花山》 |
课 型 |
略读课文 |
|
| ||
教材简析 |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了毛主席1948年春夏之交住在花山村时的几件事,表现了毛主席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深刻反映了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的群众。文章依次记叙了三件事:让警卫员把到别处碾米的群众请回来;派警卫员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毛主席来到碾米群众中交谈并帮群众推碾子。这三件事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善抓细节,通过细微之处来表现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教学中一是体会文章记叙的顺序;二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认识11个生字及相关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语言。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 ||||||
过程与方法: 通过仔细读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采用多种读书方式及分组学习讨论的形式体会毛主席的优秀品质。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品质和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 |||||||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毛主席普通群众的情怀,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思想作风。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3、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quxue6.com网 www.quxue6.com]认真思考、倾听、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 |||||||
教学重点 |
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 ||||||
教学难点 |
通过了解毛泽东在花山的三件事,体会毛泽东关心、热爱人民群众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 | ||||||
课前准备 |
1、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本课生字。 2、课前指导学生把课本翻到147页,反扣在桌子上。把文具摆放整齐,做好上课的准备。搜集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 3、师生搜集关于“花山”的背景资料。 4、教师准备词语卡片,小黑板. | ||||||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淘.教.案.网)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个性备课 | |||
一 预 习 探 究 |
1、导入:在《长征》中我们看到了杰出的诗人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中我们又学习了伟人毛主席,在《青山处处埋忠骨》中,我们又领略了毛主席又是一个平常人,有着和常人一样的情感世界。今天我们继续走近毛主席,了解和认识工作生活中的毛主席。 2、板书课题:“花山”是什么地方?毛主席什么时候去过花山? 3、揭示课题,教师归纳。 4、检查预习情况。(1)小黑板出示11个要求认识字的词语认读。(2)请学生展示印象深刻的片段,朗读并正音。 5、教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
1、学生联系本单元课文认真思考。 2、和老师一起认真写课题,读课题时不拖音。 3、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问题并能针对课题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围绕课题质疑问难。 4、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交流已有知识。 5、坐端正,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标段落,圈画生字。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6、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
鼓励学生主动就课题质疑,是为了引发阅读期待,调动阅读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字、记忆、互相帮助打通阅读障碍,为深入理解课文做好准备。 |
自由读课文,划出使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作出批注。 | |||
二 合 作 交 流 |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2、引导梳理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写作顺序。 3、让学生默读思考:你从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把你感受深的地方画出来,在旁边简略地写出自己的感受。 4、引导学生画出重点句子,交流预习收获,教师适当归纳小结。 |
1、同桌互相读卡片上的词语,不认识的字互相帮助。读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同桌互相正音。2、交流: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那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读课文思考,画出感受深的句子,记下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 |
进一步巩固识字,培养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效率,彻底扫清阅读障碍。小组内交流,质疑问难,资料共享,初步理清课文。 |
出示预习要求: 1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 2划出使你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写出自己的体会或感受。 | |||
三 品 读 体 验 |
1、师:从这三件事中,你们认为毛主席是一位怎样的主席呢?请大家继续读课文,用笔画出毛主席的语言、动作、神态,仔细地体会,相信你们会有属于你的发现。 2、引导学生体会毛主席的高尚品质,走近伟人的情感世界。 (1)请群众回来碾米 A、引导学生抓住细节来谈感受 “昨天这个时候,门口花椒树下的碾子有碾米声,现在又到了碾米的时候,怎么没动静了呢?”“你也看见了,这个村只有两台石碾,让乡亲们集中到一个碾子上碾米,就会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 (说明毛主席十分注意体察民情,它不仅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而且惦记着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琐事) B、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去细细体会 “毛主席皱了皱眉,把拿起来的香烟又放下了”引导学生抓住“皱了皱眉”、“又放下了”体会此时毛主席可能在想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毛主席非常关心群众) (2)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 引导学生思考: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抓住毛主席教育警卫员的那一段话来体会:讲了三层意思: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二是革命,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它摆在特殊位置上。(说明毛主席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 (3)帮群众推碾子 学生自由谈感受,重点理解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老人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说明老人还没有完全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可能听到过有关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一些事情,也有可能看到过不少类似的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的领导干部,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3、总结全文: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的群众。 4、引导说出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教师协助归纳总结。 A以典型事例写人 B抓住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来写人 C明确本文三件事间的关系(感情层层深入、步步推进) |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 2、交流反馈 A同桌互说(找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试着读出感情) B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着重引导说出关心、热爱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等词语或短语并指导有感情朗读) 3、质疑问难,重点引出课文最后一句话“一位老人细细端详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过。在哪儿呢?’”的理解。 (学生用相应的语句体会出了毛主席的特点,合作交流反馈。) 4、总结全文,体味写法 (1)通过本文写的这三件事让我们认识了毛泽东主席是怎样的一个人了。 (2)学生讨论交流课文的写作特点。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简略?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引导学生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没有写毛主席夜以继日地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而操劳这件事。) |
通过品读、赏读、评读,使学生深入理解过了解毛泽东在花山的三件事,体会毛泽东关心、热爱人民群众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深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紧紧抓住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己感悟、发现、总结课文写法特点,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确:与中心关系密切的材料详写,反之,简写。 |
通过对毛主席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等方面的描写,你体会到毛主席怎样的情感世界? 那位老人为什么会说“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
四 巩 固 延 伸 |
1、积累自己喜欢的语言,落实课本151页词语盘点中有关本课词语“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的要求。 2、指导学生运用本文写人的方法试着写一个自己最想写的人。 3、让学生课外继续搜集阅读有关毛主席的故事,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以加深对毛主席的了解。 |
1、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语言,积累课本151页词语盘点中有关本课 “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中的词语。 2、学生运用本文写人的方法试着写一个自己最想写的人,并与同学交流,修改自己的习作。 3、课外继续搜集毛主席的故事,并交流自己的感受。 |
语文的学习在于语言的积累,鼓励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多积累自己喜欢的语言。运用本课所学描写人物的方法来写人,学生由读到写,迁移运用,读写结合,有利于发展和训练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有效巩固了本课教学重点。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quxue6.com网 www.quxue6.com]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
由读到写,迁移运用。课外拓展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推荐伟人的文章阅读,走近伟人的情感世界。 | |||
板书设计 |
28* 毛主席在花山 <?xml:namespace prefix = v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 在花山 劝喝茶(详) 关心群众,为群众着想 (夜以继日) 帮推碾(略) 总 述 分 述 |
| |||||
教学反思 |
教学这篇课文时,在学生读通课文之后,我再让学生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说说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再想一想从中表现了毛主席的什么品质。学生认真地读书并讨论交流,就得出了答案。我再引导学生理解一些重点句子,通过理解这些句子,学生对毛主席的高贵品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接着,再让学生思考一下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略,为什么要这样安排?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 |
|
tag: 年级语文 毛主席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