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5:34 浏览次数:619次 栏目:高一语文教案
四、探讨烛之武的说辩艺术,并评价其人物。
1、说辩艺术:
①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真心实意地为对方着想。②理由充分,逻辑严密,无懈可击。
>>《第五单元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这篇教育教学文章来自[www.quxue6.com网]www.quxue6.com 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 2、人物评价:自信;有大局意识;有过人胆识。五、作业布置:课后二、三题,做在书上。
(基础知识归纳)
一、文学知识:《左传》
二、字:强调识记六个通假字及所在的文言语境。
三、词:实词(含词类活用)、虚词
●文言实词:
①晋军函陵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越国以鄙远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⑤朝济而夕设版焉
⑥何厌之有
⑦既东封郑
⑧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⑨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⑩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文言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又:“扶苏以数谏故”)
②敢以烦执事(用,拿。又“以乱易整,不武”)
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或结果。又如“焉用亡郑以陪邻”“阙秦以利晋”。)
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与“为”连用,把……作为)
⑤“何以战”(凭,凭借。又:“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⑥皆以美于徐公。(认为)
2、【于】:
>>《第五单元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这篇教育教学文章来自[www.quxue6.com网]www.quxue6.com 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①以其无礼于晋(对。又:“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等)
②且贰于楚也(词缀。嵌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不译)
③皆以美于徐公(形容后,引进比较对象,相当于“比”)
④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在)
⑤赵氏求救于齐(介入对象。“向”)
⑥青取于之蓝,而青于蓝。(从)
3、【之】:
①公从之(代词。佚之狐的建议)
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无实义)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结构助词“的”。又:“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④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⑤送孟浩然之广陵(动词,到……去。又:“辍耕之垄上。”)
⑥久之,目似瞑,意睱甚。(音节助词,无实义)
4、【焉】:
①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用于句尾,表示陈述或肯定,相当于“矣”、“呢”。)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如何)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哪里。又如:且焉置土石)
④又何间焉?(句末疑问语气。又“万钟于我何加焉?”)
,第五单元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