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27:05 浏览次数:133次 栏目:高一语文教案
其中“旧去新来”、“爱聚情散”、“罢酒香”、“喜乐”均属生造词语,晦涩不通,这也是对联大忌。
写对联,用语以贴切为上,既不可胡乱生造,也不能堆砌辞藻,哗众取宠,务必细心斟酌,反复锤炼,主要做到:
1.精心选择近义词。1985年全国“迎春——长城”征联中,有这样一幅应征联,“东临碣石涛声旧,西近阳关柳色新”。此联在立意、对仗、平仄等方面都很不错,但“旧”表意不明,涛声能有新旧之分吗?几经斟酌,将“旧”换为“古”,则成为佳作。
2.下语务求有针对性。即用语切合特定的情、境、人、事,得体妥当。如鲁迅病逝,蔡元培作挽联如下:“著述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太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此联一是切合鲁迅其人,说成就谈遗嘱合乎事实;二是切合哀悼之情,风格沉稳谨严而深情。
四、修辞不顾难工巧
对联极重修辞,为使作品形象生动、内容深刻,往往需要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借代、排比、反复、顶真、双关、叠字等。对下联作为一种新的仿写题型,一般有仿修辞的考查意图,不明白这一点,就很难对得工巧。
譬如,“一代园丁乐”(全国卷Ⅲ),有人对之以“万户百姓喜”,就很不高明。字词虽对仗工整,内容却难以贯通,原因就是不明上联中的比喻——园丁喻人民教师。若明悟修辞相同的要求,就极易由园丁想到以“桃李”喻学子,这样,锁定了题材与意趣,“九洲桃李荣”就很容易对出了。所以,只有兼顾仿修辞,才能对得工稳。
对对联,除上述几类问题外,还有两点也须注意:一是上下联忌用字重复,尤其是异位重复。如:科学能致富,勤劳能持家;二是忌合掌,即因上下联反复使用同义词,导致上下联完全同义,表意贫乏。如:春晖盈大地,朝阳沐万物;科学能致富,技术可脱贫。
对对联看似容易却艰辛,它是一个人学识积淀与语言修养的综合反映,但只要我们注重读书养气、勤于积累,时时把握“对仗工整、意趣贯通、用语贴切、修辞相同”的原则,定能妙笔生花,对出工巧佳作!
>>《对对联的前车之鉴》这篇教育教学文章来自[www.quxue6.com网]www.quxue6.com 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对对联的前车之鉴tag: 对联 高一语文教案,高一下册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