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高一语文必修1《沁园春·长沙》教案20

高一语文必修1《沁园春·长沙》教案20

12-26 23:27:05   浏览次数:573  栏目:高一语文教案

标签:高一下册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quxue6.com 高一语文必修1《沁园春·长沙》教案20,

【背景资料】 
    一、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据《湖南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日刊》载:“毛先生泽东……去岁回湘养疴,曾于湘潭衡山一带,从事农民运动……后为赵恒惕所知,谋置先生于死地。先生闻讯,间道人粤。” 
    二、补充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见《后汉书》)。《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114字。上片13句,四平韵;下片12句,五平韵。 
   【示范教案】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沁园春  长沙》的写作背景。 
    2.了解词的发展简史。  
    3.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训练学生诵读能力。 
    2.着重训练学生抓准词中意象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1.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热爱。 
    2.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以乐景写哀,景中寓情,情中显志。从词中可以感受到词人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又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词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原因在于越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词人正是在这不一致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当然,这里面也含有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2.对比手法的运用。 
    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3.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争”字、“击”字、“翔”字等都极为准确精当。 
-
    【解决办法】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 
    2.补充古诗文(小说、戏剧)中学生能懂的例子作佐证。 
    3.精讲必要的历史知识。     
    【学生活动设计】 
    1.课外提前准备:注音,细读注解,反复读,完成预习作业。 
    2.课堂随教师诵读——美读——成诵。 
    3.观看多媒体。 
    4.自由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课内美读成诵。 
    2.通过抓住主要意象来把握内容大意。 
    二、诵读  背诵 
    1.抽查学生朗读,教师点评。 
    2.教师范

教案《高一语文必修1《沁园春·长沙》教案20》,来自www.quxue6.com网!http://www.quxue6.com

读或放录音。     
    3.全班诵读,背诵。 
    三、简要交代写作背景 
    1.指导阅读词前说明文字。 
    2.对下阙有关内容的解说。 
    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大约是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毛泽东同志从1911年至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这样[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www.quxue6.com]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高峰。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粪土当年万户侯”。 
    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的活动。特别是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四、带着练习二,就“意象”问题作必要的点拨 
    “意象”是意中之象,即融人了词人情思的形象。本词的上片描写了一幅湘江秋景图,通过寒秋、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竞自由)等意象,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 

[1] [2]  下一页

,高一语文必修1《沁园春·长沙》教案2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一语文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