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高一语文必修1《沁园春·长沙》教案15

高一语文必修1《沁园春·长沙》教案15

12-26 23:27:05   浏览次数:273  栏目:高一语文教案

标签:高一下册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quxue6.com 高一语文必修1《沁园春·长沙》教案15,

教学目标:

1. 了解时代背景,了解并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宽阔的胸襟。 
2. 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通过主要意象来把握内容大意。 
3. 学习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 
4. 了解词的某些知识,学习本词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内容分析:

本文是一篇很特殊的篇目,因为它的内容虽是现代的,但形式却是有严格格律限制的传统的词,教学时应注意协调两者关系。 
首先要结合题解,向学生介绍写作背景。其次,注意通过关键词语,让学生体会所描述的意象,感受当时情境。注意学习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及丰富的语言表现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了解写作背景。 
2. 熟悉分析上阕内容。 
注意反复吟咏。 
一. 导语设计 
1. 提问一位同学回顾《沁园春·雪》。 
2. 全班背诵(老师提点)。 
3. 交代: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的另一首同词牌的词《沁园春·长沙》。这两首词都表现了毛泽东的宏大的政治气魄和豪迈的政治豪情。(播放磁带,师生朗诵) 
二. 写作背景及解题 
这首词作于1925年,正值北代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当时中国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西等地的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在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毛泽东青少年时代曾在长沙度过长期的学习生活,以后奔走革命,也曾数度往返于此。长沙对毛泽东来说,具有何等深厚而亲切的政治感情和生活感性!特别是近郊一带的风景区,不仅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而且由于以毛泽东为首的一群革命青年的登临吟赏,送抱推襟,使它在革命史上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辉,给人更加深刻的印象。这首词就是以这样的一个典型环境为背景,书写旧地重游、抚今追昔的激情壮志。 
三.内容分析 
1. 这一阕描写抒情,主人公用了四个动词,是哪四个?(生答) 
“立”、“看”、“怅”、“问”。四个动词前后相承。 
2. 其中有一个动词最重要,抓住了这个动词,就可以把握这部分的层次,是哪个词?(生答) 
“看”。 
3. 以“看”为线索,把这阕词可分为三层。(问:“看”字总领哪些内容?) 
① “看”的时间、地点;  ② “看”的景物;  ③ “看”后的感慨。 
4. 加进一些必要的词语,用一个长单句把第一层的意思表示出来: 
“深秋时节,我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5. “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这七句写了哪些角度?(生答) 
远近、上下、动静、分总(山上、江面、天空、水底) 
6. 解释“漫”、“透”、“舸”、“流”、“击”、“翔”、“浅”等七个词。 
漫:满;   透:透澈,清澈;    舸:大船,此处泛指船(见书注解⑤);   
流:行驶,航行;  击:搏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见书注解⑥);  
翔:本指鸟盘旋地飞,在此形容鱼游得自由轻快(见注⑥);   浅:形容水清澈见底,由于清澈见底,才觉浅。 
7. 上阕可以组成几组对偶句? 
三组: 万山红遍,漫江碧透 
层林尽染,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游浅底 
8. “霜天”可以换成哪一个双音节词?这个词在句中作什么成分? 
秋天。作状语。 
9. 用自己的话把以上七句的意思说出来。 
远望无数山岭重重叠叠的的树林,经霜后,一片大红;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上,成千上万只船只争相行驶。雄鹰在长空展翅飞翔,鱼儿在碧水中轻快地畅游。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长。 
(分析:诗人从山上、江面、

教案《高一语文必修1《沁园春·长沙》教案15》,来自www.quxue6.com网!http://www.quxue6.com

天空、水底选取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景,准备了气氛。) 
10. “怅”的意思在此有什么变化?“寥廓”的用法有什么变化? 
“怅”:本指失意,这里的意思是产生深思且激昂慷慨的思绪,是动词。 
“寥廓”:本是形容词,广阔的意思,此处活用为名词,指广阔、充满勃勃生机的大千世界。 
11. 用自己的话表达上阕最后三句的意思。 
“面对这充满勃勃生机的大千世界,怎能不激起我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 
(分析:通过访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12. 这句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生答) 
承上启下。“寥廓”即指“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世界,“怅寥廓”承上,而“谁主沉浮”则启下,引出下面要写的一群早期的年轻的革命者。 
13. 小结上阕:上阕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多姿多彩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由谁主宰的问题。 
14. 请同学们集体朗诵上阕。 
四. 布置作业 
1. 熟读并背诵全词。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 独立寒秋 
(2) 漫江碧透 
(3) 鹰击长空 
(4) 鱼翔浅底 
3. 写出上阕三层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分析下阕内容,总结全词主题思想。 
2. 学习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一. 导语设计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词的上阕内容,回顾一下上阕写了什么?(生答) 

[1] [2]  下一页

,高一语文必修1《沁园春·长沙》教案15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一语文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