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三语文教案《记念刘和珍君》..-教学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教案

12-26 23:27:05   浏览次数:470  栏目:高三语文教案

标签:高三下册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quxue6.com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教案,

2、讨论问题

提问:作者说“我懂得……缘由了”。这个“缘由”是什么?

明确:就是第一句。

衰亡民族沉默缘由

提问:“沉默呵……灭亡”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一是表达作者对人民的鼓励与希望:别再沉默了,否则就要灭亡;

一是表达对统治者的警告:一味的高压,只会导致人民的反抗。

三、讨论第五段

1、指名朗读。

2、讨论问题。

提问:作者为什么对烈士遇害记载那样详细?

明确:以铁的事实控诉反动政府杀害学生的暴行,并且是有组织的屠杀(有拿手枪的),是“虐杀”(“猛击两棍”)。

提问:“当……伟大呵”有什么含义?

明确:“这”指三个女子在枪弹中辗转;“伟大”是“伟大的场面”或“伟大的情景”的省略。这句是高度赞扬烈士的英勇。

四、讨论第六、七段。

提问:作者对学生请愿持怎样的态度?

明确:作者的态度是有保留的,用煤的形成做比喻来说明观点。但也给了高度的评价:

评价

对陶潜诗的理解:作者引陶潜诗的主要意思是说,用徒手请愿而流血是不值得的,但既然流了血,就一定会产生影响,尽管影响不一定很大,这血也就不算白流了。

五、布置做业





附录:



陶渊明《挽歌》诗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僬侥(jiāoyáo 高耸)。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萧。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归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说明:这是一首自挽诗。诗以假想的口吻,写了自己死后出殡、送葬和入葬后的情景和感触。表达了作者憎恶现实,鄙弃世俗的思想感情,体现了他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可贵气节。

作者邮箱: lhp5610@yahoo.com.cn

[1]


《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由taojiaoan教育网www.quxue6.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页  [1] [2]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教案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三语文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