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三语文教案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人教版高三)

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人教版高三)

12-26 23:27:05   浏览次数:823  栏目:高三语文教案

标签:高三下册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quxue6.com 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人教版高三),
 c、介词宾语前置。介词宾语用来修饰谓语动词时,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现象。如:“微斯人吾谁与归?”
 d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突出强调宾语。如“何陋之有?”
状语后置:修饰限定谓语动词的介宾短语,通过介词放在了动词后面。如:“覆之以掌”
(2)定语后置:一些修饰性的定语放在中心词的后面。如:“蚓无爪牙之利”。
(3)主谓倒置:为了表达强烈的感叹语气疑问句中,为了突出谓语,或者谓语具有祈求或命令的意义,会把谓语调到主语的前面。如:“甚矣,汝之不惠!”、“谁与,哭者?”(“与”通“欤”)、“勖哉,夫子!”。

另外,文言中也常碰到判断句、省略句。判断句以“……者……也”形式为重点,还有一些变式,可译成“……是……”,对事物的关系、性质等作出判断,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刘备,枭雄也”。省略句则要结合句子的上下文,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如:“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权起更衣,肃追(之)于宇下”等。
三、强化训练
判断下列句子各属于哪种特殊句式,并翻译这些句子。
1、吾属今为之虏矣。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3、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6、欲与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7、沛公安在?
8、时人莫之许也
9、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0、宜乎,百姓之谓我所爱也!
1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1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13、邻之厚,君之薄也。
                             第四课时

教学目的:1、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
2、积累一些常用的固定句式,能够准确地翻译一些固定句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一些固定句式,并掌握句式的含义,能够准确地翻译。

一、朗宁同学刚刚复习完文言文翻译这一知识点,就跃跃欲试,看看他做的练习,并给予恰当的点评和修改。
   
1、是女子不好……得要求好女。《西门豹治邺》 
  译成:这个女子品质不好……应该再找个品质好的女子。 
2、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 
  译成:使者听了很高兴,按照常惠说的来辞让单于。 
3、(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成:老虎咬断驴子的喉咙,吃完驴子的肉,才到树林中去。 
4、先帝不以臣卑鄙。 
  译成: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这四句翻译均犯了以今义译古义的毛病。例1的“好”属于词义扩大。在古代是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对事、对物都可以修饰限制。译句应改成“这个女子长得不漂亮”。 
  例2的“让”属于词义缩小,在古代汉语中既可以表“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责备”之意,而现在只用于“辞让、谦让”的意思。译句中的“辞让”应改为“责备”。 
  例3的“去”是词义转移,由古义“离开某地”的意思,后来转移为“到某地去”。意义完全相反。译句中的“才到树林中去”,应改为“才离开”。 
  例4的“卑鄙”属于感情色彩变化。在古代这个词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现在是贬义词,指人的行为或品质恶劣。译句中的以今义当古义,应改为古义。 
5、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6、以相如功大,拜上卿。 
  译成: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译句没有把“以”译出来,应当译成“因为”,也没有把“拜”译出来,应当译成“任命”才算正确。 
7、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译成: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 
  译句中把“爱”译成“爱惜”不当,“爱”有爱惜之意,但在这个句子中是“吝啬”的意思。 
  
8、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译句中没把原句中的“也“删去,造成错误。其实原句中的“也”是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在文言文中有些只表示停顿、凑足音节,或者起语气作用的助词,或者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它们没有实在的意义,虽然在原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翻译时,因为没有相当的词可以用来表示它,应该删除不译。比如表示判断的“者”和“也”或“……者也”“者……也……”,在翻译时应该从译句中去掉,并在适当的地方加上判断词“是”。 
9、权以〈 〉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司马光《赤壁之战》) 
  译成: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 
  句中的“以”后面省略“之”,指代曹操的书信,而译句中没有译出来,应该在“孙权”的后边加上“把曹操的书信”,语言才显得清晰完整。 

10、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译成: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儿子不团结。 
  在数词“两”后边加上量词“个”,语气才显得流畅。再如: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人教版高三)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三语文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