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政治教案高三政治教案2017年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主干知识与易错点

2017年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主干知识与易错点

12-26 23:19:43   浏览次数:760  栏目:高三政治教案

标签:高三政治教案大全,高中政治教案,http://www.quxue6.com 2017年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主干知识与易错点,
  回答时应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者是原理+应该怎么办”。
  具体则应在对所给的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提炼的基础上,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不这样做有什么危害的依据(相关的知识或原理);或者可以直接从材料反映的问题推论出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的道理。
  答案一般写明原理或知识点,做到观点材料的结合。
  [误区点击]
  回答时把“启示类”理解成“意义类”题目致使答案出现偏差;没有紧扣所给材料,没有从材料反映的问题推论出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的道理;回答时没有偏重回答“怎么办”的道理。
例:强化行政问责给我们什么启示?
(1)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权与责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强化行政问责,促使各级官员正确处理权与责的对立统一关系,对人民负责。
(2)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个人活动受社会发展的制约,“权”要为民所用,“问责制”体现了社会对个人活动的制约。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强化行政问责有助于形成官员勇于承担责任的良好风气,使从严治党、从严治政得到贯彻落实。
(4)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要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始终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例: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时间发出了全国动员令,提出了“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人民群众的生命高于一切”。中国人民解放军及武装警察部队十万余人立即奔赴灾区,各省、市立即派出了救援团,成千上万自愿者从各个方向进入抗震第一线,社会各界捐款捐物支援灾区,共同谱写了一曲“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光辉乐谱,唱响了一首“万众一心,不屈不挠、友爱互助、自强不息”的雄伟赞歌。为夺取抗震求灾胜利打下了基础。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知识,谈谈取得抗震救灾斗争胜利给你的哲学启示。
  (1)正确价值观具有积极导向作用,正是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号召团结一致,才夺取了抗震救灾的胜利。
  (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战胜自然灾害的主要力量。正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投入到抗震救灾活动中,才夺取了抗震救灾的胜利。
  (3)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个人活动的总和构成社会的整体运动和发展。正是社会各界同舟共济、团结协作,共同取得了这场战斗的伟大胜利。
  (4)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科学的社会意识有助于推动社会履行。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灾后重建。
  

六、为什么、原因类
  [题型特点]
   “为什么(原因)类”的主观题一般其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依据”等形式呈现。
  [误区点击]
第一,许多考生回答时没有紧扣题意回答甚至没有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就事论事。
第二,许多考生作答时会忽视“为什么要”或“为什么能够这样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例:运用联系与发展的观点分析,为什么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大舞台?
(1)事物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我们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通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这个舞台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奥林匹克文化将为中华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同时中华文化也极大地丰富了奥林匹克文化。
 (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应用和发展,通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这个舞台展现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文化,这是传播和繁荣民族文化的需要。

 例:从哲学角度分析,西藏民主改革为什么能成功?
  (1)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西藏地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民主改革取得了成功。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党和国家根据西藏地区的实际情况,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极大地调动了西藏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发挥了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
  (3)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西藏人民群策群力是西藏民主改革取得成功的内因,中央政府的引领是西藏民主改革取得成功的外部条件。

例:说明我国运用和调整货币政策的哲学依据。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我国从适度从紧到宽松,到寻找“稳健”和“适度从紧”间的平衡,再到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现在又意味着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上已告别从紧,转向松动,都是从当时国民经济运行的具体实际出发的。同时,货币政策的运用和调整也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2)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国民经济的运行有其固有的规律,人们不能随意调整货币政策,要在尊重和利用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3)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从稳健的货币政策到从紧的货币政策,到告别从紧,转向松动是由客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决定的。
  (4)实践具有历史性特征,受历史条件的制约,货币政策变迁,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
  (5)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不同历史阶段面临的经济形势也就不同,那么所采取的政策也应该因此发生改变。
  
例: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谈谈为什么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我们在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就要首先抓住它的主要矛盾。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就抓住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
  (2)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事物的变化发展,主要是由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才能牢牢掌握我国科技发展的主动权,不断增强国家科技实力特别核心竞争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2017年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主干知识与易错点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三政治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