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政治教案高三政治教案2017年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主干知识与易错点

2017年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主干知识与易错点

12-26 23:19:43   浏览次数:760  栏目:高三政治教案

标签:高三政治教案大全,高中政治教案,http://www.quxue6.com 2017年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主干知识与易错点,
 D.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解析]本题以漫画为切入点,考查对辩证法相关哲理的理解。
漫画“顾上不顾下”讽刺了某些领导片面地看问题的弊病,启示我
们要坚持全面的观点。说法不符合漫画主旨。故选A。
 [答案]A


【高考预测】

[预测1]右图漫画《如此评选先进》启示我们(    )
 A.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不能被事物的现象所迷惑
 D.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答案]C  [解析]漫画中的人物在评先进时只看到表面的现象,没有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本题容易误选A项,漫画中的人物不是没有从实际出发,他深入到实际,只是没有从全
   面的、客观的实际出发。故正确答案是C项。

[预测2]右图的漫画主要告诚我们 (    )
 A.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矛盾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C.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D.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答案]C  [解析]漫画《相互“关照”》明显地说明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故选C。


[预测3]  右图漫画《贫穷的母亲》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要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③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④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材料说明人类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人类活动
   对对环境产生了极大的破坏作用。这启示我们要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坚持联系地
   发展地全面地看问题,按客观规律办事。材料中不能体现主流与支流,不能入选。故选B。

[预测4]下列表述与漫画中所体现的哲学道理相似的是
 A.防微杜渐
 B.因地制宜
 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D.牵牛要牵牛鼻子


[答案]A  [解析] “小漏洞惹大祸”,漫画的标题就表明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哲理。B、C、D
   分别体现的是具体问题据分析、一分为二和办事情抓重点的哲理。故选A。


2.巧解诗文名言型选择题

【题型概述】
 近年来,以古诗文为命题切入点的政治选择题频频出现在高考试题中,丰富了政治试题的内容。诗文名言是人们生活实践的结晶,语言精炼,内涵深刻,蕴含哲理,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它的存在,增加了试题的灵性,给高考政治试题平添了几分文学魅力,也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现了高考能力立意的特色。
 诗文名言选择题的题干一般设置为成语典故、诗词文论等,所选素材包含了一个或多个政治方面的原理,多为哲学道理。题肢则是从政治理论角度设置。从命题形式看,题干多用“体现”、“说明”、“揭示”等词语连接;从考查的内容看,以哲学常识为主体,在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主也零星可见;从考试方式分析,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为次;从切入点分析,为了加强试题的效度和区分度,在哲学试题中常常直接考查诗文名言所蕴含的哲理,而在经济学或者政治学中,则多以诗文名言为引子,考查相关经济常识或政治常识的理论知识;从考试目的分析,以综合考查学生运用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诗文名言进行鉴赏和 领悟的能力,体现人文精神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试题特色看,测试内容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侧重考核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技巧点拨】
 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在于双向理解与把握:一是对诗文名言的理解把握应结合语文知识,借助文言文阅读,提高古文阅读、诗文名言鉴赏能力;二是对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原理的熟练理解和把握能力。
1.读懂诗文名言材料。解诗文名言材料题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把材料翻译成白
   话文。翻译古文不是为了获取语文知识,而是为了进一步弄懂原文的意思,从而为概括
   材料的中心意思及将其与政治原理联系起来分析奠定基础。
【例1】《孙子兵法》曰:“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 (    )
 A.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B.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
 C.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D.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处处防备,就处处兵力薄弱。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寡与众是矛盾的双方,在"处处防备"和"迫使敌人分兵防我"的条件下,寡与众的位置可以相互转化。故选D项。

2.概括材料中心意思。概括材料的中心意思是解古文材料题的重要环节。只有弄清材料的
   中心意思,才有可能将其与该材料相关的政治道理联系起来分析。
【例2】(20xx江苏启东中学月考,27)“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
    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首唐诗所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    )
 A.矛盾具有同一性        B.矛盾具有斗争性
 C.矛盾具有普遍性        D.矛盾具有特殊性
 【解析】这是一题典型的古诗词型哲学选择题。做题时尽量弄懂古诗词的寓意。本题的寓意是,越是在石头遍布危险的小河上行船,由于人谨慎反而能平安无事,而越是在一帆风顺的河流上行船,反而经常发生翻船事故。这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故选A。
3.干肢对照确定选项。概括出材料的中心意思后,应把材料的中心意思与题肢中的政治观
   点联系起来思考,然后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例3】杜荀鹤诗云:“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首诗说明的哲理是w.w.w.k.s.5.u.c.o.m
 A.新事物的成长过程中,初期总是不能被人们接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2017年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主干知识与易错点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三政治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