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政治教案高三政治教案2017年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主干知识与易错点

2017年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主干知识与易错点

12-26 23:19:43   浏览次数:760  栏目:高三政治教案

标签:高三政治教案大全,高中政治教案,http://www.quxue6.com 2017年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主干知识与易错点,
 B.事物的发展总是经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C.对有发展前途的人才要及早给予重视和培养,使之早日成才
 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反作用 
 【解析】这首诗通过对小松不气馁,继续向上生长的描述,说明了有因必有果,在积累“因”的过程中,“果”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只是由于一时机缘未到,“果”尚未被人发觉而已。解答本题关键是要读懂诗的意思,联系所学的哲学原理进行分析,B项符合题意
【精题解析】
 [例题1] (20xx年江苏政治卷第9题)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
 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    )
 ①世界是物质的              ②物质是运动的
 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着重考查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世界是永恒的活火”这一命题从立场上看属于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充分体现了世界的运动变化有其自身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题旨并未揭示人们可以认识“活火”燃烧和熄灭的分寸,应排除④。
  [答案] A
[例题2] (20xx年广东政治卷第26题)歌德的一首小诗:“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     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
 [解析]本题借助歌德的诗歌,考查学生对矛盾的特殊性的理解。题中所示人在不同阶段的美好事物,体现了矛盾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特点的道理,D符合题意。A、B、C虽然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 D
 [例题3] (20xx年全国文综Ⅱ卷第33题)恩格斯说:“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
 级的机器,这一点即使在民主共和制下,也丝毫不比在君主制下差。”这句话的要义是
     (    )
 A.民主共和制和君主制在政体上没有本质区别
 B.民主共和制与君主制在阶级属性上没有区别
 C.任何一种类型的国家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D.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国家的统治职能始终不会消亡
 [解析]本题以名言为背景,考查国家的根本属性知识点,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国家具有阶级性,国家同时是一种历史现象,因此恩格斯的话侧重强调了国家的阶级性,C项符合题意。在当代民主共和制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分,因此,民主共和制和君主制在政体上和阶级属性上是有区别的,A、B两项表述错误;国家的统治职能不是从来就要的,也不是永远存在的,D项表述错误。故选C项。
 [答案] C
[例题4] (20xx年海南政治卷第21题)中国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下列组合选项中,两者都蕴含量变引起质变哲理的是  (    )
 A.干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C.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蕴含的哲理的分析。“狂沙”经“千淘万漉”可得“金”,“金石”因不舍地锲刻而“可镂”,都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B不选;“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体现的是意识的差异性,C不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体现的是坚持适度原则,D不选。只有A项两者都蕴含量变引起质变的哲理,故选A项。
 [答案]  A
w.w.w.k.s.5.u.c.o.m
【高考预测】
 [预测1](20xx江苏徐州摸底,26)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
 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从哲学角度看,这首诗说明了
     (    )
 A.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有机统一
 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D.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答案] B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诗的意思搞清楚,抓住诗中的“云不动”“云与我俱
   东”,可以选出B。A正确,但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新事物;C正确,但不为材料所反映,
   诗中没有涉及规律;D说法本身是错误的。

[预测2](20xx江苏盐城中学综合考试,17)“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这句古语说明
 A.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发展进程   B.局部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
 C.要解放思想,敢于开拓新境界     D.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答案]D   [解析]语出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意思是“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
   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
   义。”这句话体现的是树木的高大与根基,河流与源泉,国安与德义的联系,跟质变与量
   变没多大关系。故选D。

[预测3](20xx上海宝林中学期终,12)“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是清代阮元《吴
 兴杂诗》中的名句。这一名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
 A.要重视量的积累                B.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2017年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主干知识与易错点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三政治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