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9:43 浏览次数:497次 栏目: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2.反思教材
九年级的教科书,虽然只有一本,但九年级的学生课业繁重,在这种情况下,教授这类逻辑思维较强的知识点,学生接受效果不好。程序设计的初步,看起来简单,但没有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作为铺垫,学习起来会比较困难。且课本在设计过程中,没有程序设计的趣味性和故事性的穿插,对于初中生来说,大大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它与初一、初二教材有点脱节,基本上没有延续前面的知识,显得比较孤立。它只为学生升入高中后学习程序设计,打下一个较好基础,对于继续读书的学生来说,难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反思教学设计
整节课思路明确,过渡良好,基本达到了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但相对于信息技术课的特点,似乎缺少趣味性。学生小组评价表只能用纸张来进行评价和统计,操作起来比较费时间,不能小组互评,只好靠评议小组来评价,稍微缺乏全面性。课程内容设计知识点到位,但缺少与现实的结合与应用。不太像以前的信息技术课内容,立即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附录1
学生小组评价表
小组成员
组长
任务名称
活动时间: 年 月 日
活动实施过程
自评
他评
分工情况
小组分工是否明确,任务被合理分配给小组的每一个成员
(明确5分,一般3分,不明确1分)
合作情况
小组组长有极好的倾听能力和领导能力,小组成员通过讨论的方式共享他人的观点和想法 ,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尊重
(优秀5分 一般3分 差1分)
参与程度
所有小组成员都积极参加,小组成员能行使自己的职责
(优秀5分 一般3分 差1分)
创新情况
能在本节课教学内容范围内,按课堂思路进行拓展和延伸
,数学问题》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