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5:34 浏览次数:688次 栏目: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等活动方式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quxue6.com网 www.quxue6.com]多方面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录像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淘.教.案.网)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用“读懂一段写景文章”的方法,学习了这一课“春天”的部分,让我们欣赏到小兴安岭生机勃勃的春天。可是,我们还没有看够春天的美景,夏天又来了,让我们迎着夏天灿烂的阳光,再次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学生回忆
1、导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学习下文做好了铺垫。
二品读体验
学习第三自然段
1、看录像。
2、小组学习第三自然段,用学习“春天”的方法理解课文,自学后,同位可交换意见,解决疑难问题。
学习方法:⑴ 边读边想,主要写了什么景物。
⑵ 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和词语。
⑶ 感情朗读课文。
3、据学法导读:
⑴ 这一段描写了夏天小兴安岭什么景物?
(板书:树木、浓雾、阳光、野花)
⑵ 夏天的树木是怎样,读有关句子:
① 教师出示句子,让学生找出最能突出夏天小兴安岭树木特点的词,理解“葱葱茏茏”。
② 用换词方式,体会“密密层层”、“封”的准确性
③ 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你从哪儿可以具体看出来?(“挡”、“遮”)
④ 教师范读,再指导读好这个句子。
过渡:刚才这个句子是老师最喜欢的句子,你又喜欢哪句?
⑶ 第二句:“浓雾”
① 出示这句子,让学生自己找出不理解的词
② 看图,帮助学生理解“浸”
③ 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雾在山谷里飘起,由于森林被叶子封得严严实实的,雾不易散去,整个森林就像泡在浓雾中。你要是置身其中,你感觉怎样?能读出你的感觉吗?
⑷ 第三句:“太阳”
① 出示句子,让学生质疑
② 看图理解“缕”、“像利剑”
③ 朗读这个句子
⑸ 第四句:“野花”
① 出示句子,说说这句好在哪儿?
② 齐读句子
⑹ 小结:
这一段,作者抓住了夏天花木繁茂的特点。先从夏天的早晨写起,写出了小兴安岭早晨特有的朦胧美,再写太阳渐渐升高,阳光驱散浓雾,出现了利箭一样的金光,大花坛似的草地。从这段描写中,我们看出作者很注意突出季节特点。
默读课文,自学第四、第五自然段
我们知道小兴安岭的春天、夏天都很美,那秋天、冬天又怎样呢?你们想知道吗?现在,老师让你们自己去走一走,看一看。
(学生继续用上述方法,默读课文,自学四、五自然段,看看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读懂一段写景文章”的方法)
1、检查自学情况:
⑴ 第四、第五自然段各写了什么景物?
⑵ 在“秋天”、“冬天”一段,哪个句子写得好?
⑵ 出示句子:① 落叶在林间飞舞
② 西北风呼呼地刮着
(词语替换法,让学生理解“飞舞”更能表现秋天的欢快、活泼;“刮”突出西北风非常猛烈)
2、小结:
秋天果实累累,遍地是名贵药材,无边的森林尽是宝藏,这多么令人惊喜!
冬天,小兴安岭雪花纷飞,动物们独特的过冬方式给文章增添了无穷的情趣。
这两段,作者也是抓住景物的特点,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刻写出来的。
3、指导学生读出丰收的喜悦及动物的不同表现。
总结
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景物在不同季节的特点,进行生动、具体的描述,向大家展示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
只短短的几分钟,我们大家在小兴安岭里一同度过了春、夏、秋、冬,那里景色诱人,你觉得小兴安岭是个什么地方?(大花园、宝库)
齐读最后一段。
师生配合朗读课文。
1、 学生看录像
2、 学生分组独立学习
3、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4、学生朗读品悟
tag: 年级语文 小兴安岭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