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27:05 浏览次数:106次 栏目: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针的节奏念“嘀嗒”,或轻轻地敲桌子、打节。
实际教学时,还可以进行这样的活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或转过头),老师说开始,然后根据你的经验,觉得1分钟到了就举手示意(把头转回来),看看谁对1分钟的估计比较准。这也是培养学生时间观念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3、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3)、使学生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4、教学建议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五册第59-61页的内容,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关系,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通过观察与操作,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借助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遵守、爱惜时间的意识与习惯。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构建自主、开放、富有生机的数学课堂”,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在应用中发展数学,依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可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并设计本课: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节课我抓住孩子们熟悉而关注的社会热点:“神州五号”成功发射,启发学生思考:发射前倒计时的时候,每两个数字之间经历的时间有多长?从而巧妙地引入时间单位“秒”。在自然而然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以“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培养“主角”意识,重视体验。新理念下倡导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本节课始终是学生自主地观察、自主地操作、自主地发现、自主地体验。本课在认识秒针和1秒;认识1分=60秒时,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始自终是学生自主地观察、自主地操作、自主地发现、自主地体在生生、师生的共同合作下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关系,同时在练习中我力求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时间的价值,我设计了即兴表演,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人人参与,人人发展。
3、挖掘教材资源,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本课借助神州五号发射成功,“千年飞天梦,今朝终实现”,激发学生对祖国航天事业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同时借助1分和1秒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最早的计时工具:刻漏”的介绍,展现了我国古老而灿烂的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数学的思想感情。
4、关注课堂教学评价,“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展自评、组评、师评的多种评价方式,结合“观察能力、提出问题、合作学习、学习效果”等评价内容,既关注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关注了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又关注了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在教学各环节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面向全体,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及时插漏补缺;展示数学文化,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扩大数学的应用价值;注重课堂评价,采用组评和师评的方式,对学习方法进行了事实求是的总结;最好以“惜时名言”作结束语,回味悠长,使整堂课显得有序、丰富、充实。同时还要注意:教法灵活,内容开放,呈现形式多样化,实现以下几方面的关注:1.关注学生的生活背景;2.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3.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4.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5.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评价;6.关注学生数学文化的熏陶。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课堂气氛活跃,从而提高课堂教为的效果。
tag: 数学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免费教案 - 数学教案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