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二政治教案大全,高中政治教案,http://www.quxue6.com
《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教案,
第二,内因、外因在事物发展中都是不可缺少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既包括内因,又包括外因。只有内因或只有外因,事物都不能发展。事物的发展是在各种外部条件影响下,促使其内部矛盾双方在力量上不断彼此消长,从而引起双方地位的变化实现的,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三,内因、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等同的。首先,我们应充分肯定内因的决定作用。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根本原因、基础、根据、源泉。因为事物的变化发展主要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内因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并且外因也只有作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才能发挥作用。其次,我们应注意,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从性质上看,存在两种外因:,一种对事物发展起加速、促进作用;一种起延缓作用。从量的方面看,在不同情况下,外因作用的大小也不同。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外因,尤其是在内因根据具备,只差某种外因条件就能发展变化时,外因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提问:在孵小鸡的过程中,种蛋和适宜的温度所起的作用是不是相同的?种蛋(内因)究竟起什么作用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l)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所谓发展的根本原因,也就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事物的变化发展主要地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事物的内部矛盾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性质和方向,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在鸡蛋孵小鸡的过程中,种蛋本身的遗传基因中存在着未来小鸡所有的性状的遗传信息,种蛋能变为小鸡、只能变为小鸡的这个发展方向是由种蛋本身的内部矛盾即内因决定的。而无精蛋或者石头,无论在什么样的温度下边决不会孵出小鸡来,因为它们本身不具备孵小鸡的内部矛盾即内因。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l19页第3自然段至第120页第2自然段。
教师提问:
①为什么种瓜不能得豆?生物进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②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无论是自然界的事物,还是人类杜会的事物,在它们的发展过程中,内部矛盾即内因起着根本的、第一位的作用。
所以,我们考察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时,一定要特别重视内因的作用。
提问:事物的发展能不能只有内因而没有外因?(显然不行)
(2)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离不开外部条件。内因虽然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但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外部条件时,才能使事物变化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才能实现这种发展。外因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能够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鸡蛋之所以可以而且只能孵出小鸡,固然由种蛋内部的遗传基因(即内因)决定的,但有没有适宜的温度这一外部条件(即外因),对能不能实现种蛋变小鸡的发展结果影响极大。有了适宜的温度,胚胎就会继续发育,长成雏鸡,实现发展;温度不适宜(或低或高)胚胎都不能继续发育,甚至死亡,也就不能实现由鸡蛋到小鸡的发展。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策120页第3自然段至第121页第1自然段。想一想教材第120页小栏目中的问题。
提问:古——水分、氧、适宜的温度。这一事例说明事物仅有内因没有外因是不可能发展的。
可见,外因在事物变化发展中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
提问:在事物发展中外因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但外因能不能离开内因而单独起作用呢?请同学们思考。
(3)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这是教学的难点。“关于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学生在大量的事例分析面前,一般是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同样,在单独讲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有时甚至是重要条件”时,学生理解和接受也不会感到困难。但在讲授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时,疑点会很多。
对内外因的作用及外因是否 “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的问题,哲学界一直有争论。大体有三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外因不仅是事物发展的条件,也是发展的根据,常常直接起第一位的作用。另一种观点认为内外因是相对而言的,此方的内因是彼方的外因,彼方的内因是此方的外因。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可以反过来说,即“内因再重要也必须通过外因起作用”,而不能一律强调内因是第一位的原因。
教材在处理时,强调了“内外因共同起作用”、“二者缺一不可”,并特别说明“外因有时会起非常重大的作用”,“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而不能单独起作用”。因此教学时,要把握好这一限度,不必过多展开;同时要紧扣教材的观点回答分析学生的疑难问题。
因为尽管外因在事物的变化发展中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有时甚至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但外因对事物发展的作用总是通过促使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变化(内因)而起作用的。
1962年夏天,郭沫若游览普陀山时拾到一个笔记本。靡页上写了一副充满伤感语气的对联:“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横批是“春在哪里”。郭老透过对联的字里行间,似乎看到了一个悲观的心灵正在寻找慰藉。他立即设法找到了丢失笔记本的主人——一位两次高考落榜的姑娘。只见那姑娘神精颓丧,心灰意冷,对前途丧失了信心,甚至对生活也几近失去了勇气。郭老对她循循善诱,悉心开导,并把她写的对联改为“年年失望年年望,事事难成事竟成”,横批是“春在心中”。与此同时,郭老又向那姑娘赠《薄松龄落第自勉联》一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那位考场失意的 郭沫若
姑娘在郭老的鼓励开导下,信心陡增,表示从此决不消沉,要从失败中奋起。 在这里,郭老的回春妙笔(外因)仍然是通过促使姑娘的思想(内因)发生变化,使生欲战胜死念起作用的。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21页第3、4自然段。
(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和同学一起一边阅读一边讲解、归纳。)
(在讲解教材第121第4自然段的事例时,教师可根据情况适当作以下补充,以提高兴趣,加深印象,帮助同学理解。起到激情导行的教育效果。)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