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9:43 浏览次数:589次 栏目:高二政治教案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政治生活》必背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共11个考点)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考点1~6)
1、国家的根本属性A :从本质是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的国家性质及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B 我国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其最大特点是:对大多数人(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人(敌人)实行专政。
3、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B 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和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真实性(表现在:有制度、有法律、物质保障和人民利益日益充分实现上)
4、、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A (1) 政治权利: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b.政治自由(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 c.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 (2)政治性义务 a.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b.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 c.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d.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光荣的义务。)
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B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a.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b.指守法和司法上平等,没有特权。立法上是不平等的 c.指平等享有权利与履行义务。(但不能说权利与义务是相同或一样的。)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权利与义务不可分,公民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3)坚持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6、公民应依法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注意: 能级要求原为C 现下调为B)
(1)A.原因: a.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 b. 能否有序参与决定我们能否真正享受民主生活,也是对我们政治素养的考验 B. 意义:a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b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c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d有力促进政府机关的廉政建设。
(2)如何做到 a.要遵守法律.程序 b. 依法行使权利 c. 要履行义务,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3) 公民依法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 a. 民主选举 b. 民主决策 c. 民主管理d. 民主监督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考点7~11)
7、民主选举的几种方式 A
(1)直接选举(县或县级市以下的选举) (2)间接选举((县或县级市以上的选举)
(3)等额选举 (4)差额选举(人大代表的选举)
我国根据国家性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状况及国情——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8、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注意:能级要求原为B 现下调为A)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 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意义: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使决策反映社情民意)
(2)专家咨询制度。(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 论证会、座谈会、 专家、学者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意义: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 )
(3)社会公示制度。( 决策机关将涉及公众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让公民了解后发表意见、建议。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 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 )
(4)社会听证制度。( 对同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民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决策机关拟定的方案可能存在不足 , 听证的目的是为了决策利民
9.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的性质和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A
(1).性质:都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不是政府机构) (2).意义:①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 ②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 ③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10、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的合法渠道A
渠道:(1)信访举报制度;(2)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3)通过舆论监督制度(4)监督听证明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11、公民正确行使监督权的要求C 公民如何负责地实行民主监督
(1)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
(2)要采取合法方式 (3)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4)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共4个考点) 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考点12~14)
12、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B
(1)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①保卫国家的独立与主权。 ②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 ③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④保障人民民主、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惩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等。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①经济调节(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②市场监管(依法对市场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③社会管理(通过制订社会政策和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④公共服务(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①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引导人民抵制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②组织和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