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与测试题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与测试题

12-26 23:19:43   浏览次数:698  栏目:高三历史教案

标签:高三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与测试题,
    ②汉武帝:加强皇权,解决王国问题,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派张骞出使西域,发展同西域少数民族的关系。
    ③光武帝刘秀:提倡节俭,减轻赋税,释放奴婢,整顿吏治。
    ④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善于纳谏,知人善任,加强同少数民族的关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⑤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重用人才,促进唐朝经济继续发展,设北庭都护府,巩固西北边疆。
    ⑥元世祖:实现统一,调整统治政策,重视农业发展,实行行省制度,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⑦明太祖:重视农业生产,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⑧康熙帝:奖励垦荒,宣布原明藩王的土地归现耕种人所有,维护国家统一,平定叛乱,维护国家利益,抵御外族侵略。
重点问题精讲
1.正确认识古代中国的重要改革和变法的本质和规律
 (1)改革的原因:
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为了达到某一政治目的,实现富国强兵。
③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
④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后,为吸收汉族的先进制度和文化,加速本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⑤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
  (2)改革的主要内容:
①调整生产关系,改革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
②采取措施(如屯田、减免租税、兴修水利等)恢复、发展经济。
③整顿政治,惩处贪官污吏(如后周世宗改革)。
④改革军制,严肃军纪。
⑤开源节流,增加财政收入。
⑥吸收先进民族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等。
  (3)改革的根本目的:
   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建立封建的统治基础;克服封建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4)结果和作用
有的改革成功了,如管仲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周世宗改革等,这些改革增强了本国的经济、军事力量,加速了少数民族的发展进程,为实现其政治目的奠定了基础。但试图挽救封建统治危机的改革尽管一度取得成效,但最终结果还是失败了,如王莽改制、王安石变法等。
(5)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和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②是否采取了符合当时客观实际的措施。
③是否有强大的政治力量作后盾,得到统治者或民众的支持。
④是否有支持改革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⑤改革者的政治素质和意志是否坚强。
(6)对改革的认识:
①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②改革社会弊政是促进国家强盛的手段。
③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顺应人民愿望的进步改革,推动着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④改革必然涉及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此改革是会有阻力的,但通过改革能革除弊端,促使社会的不断进步。
⑤封建统治者实行的改革,可能会使百姓得到一些实惠。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在认识改革时一定要注意其主观目的和客观效果的不同。
2、对重大改革的综合评价
  ①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改革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扩大势力、消除危机、巩固统治、适应形势等;改革的内容涉及政治制度、土地分配、赋税征收、荒地开垦、水利兴修、发展军力和废除旧俗等方面;改革的结局是或取得完全成功,或彻底失败,或取得一些成效但最终失败。
  ②革除社会弊政是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革弊标新要有远见卓识,要坚决彻底;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中还需要注意用人。
  ③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改革必然会触及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
而遭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复杂性,不可能一帆风顺。
3、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要想对历史人物做出合情合理的评价,必须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下,具体注意下列几点:
①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坚持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
②放入具体历史环境之中,坚持历史的观点;
③看其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坚持社会发展的标准;
④注意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之间的关系;
⑤既要充分肯定杰出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又要克服英雄史观;
⑥对历史人物的功过要具体分析。


 


第三讲 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与变法(考点03)同步训练
1、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的依据是
 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   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       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2、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
 A、内容相同,性质相反              B、都废除奴隶制度而确立了封建制度
 C、都壮大了本国进行争霸斗争的实力    D、都改变了所在国家的社会性质
3、春秋与战国时期改革的不同之处主要是
 A、改革的内容不同                   B、改革的方式不同
   C、改革的性质不同                   D、改革的结果不同
4、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根本动力是
 A、生产力迅速发展                  B、称雄天下的欲望
 C、阶级斗争十分尖锐                 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
5、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A、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B、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
 C、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
 D、变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6、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下一页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与测试题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三历史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