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9:43 浏览次数:698次 栏目:高三历史教案
④结合上述材料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利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结合我国封建制度的政
特点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
30、材料一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领领,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乒嗣君并不许立及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勃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
材料二 人尝谓辅臣(内阁大学士)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者,谯让随之矣。众阁臣无不悄悄,惧者。 ——《皇明大政记》
材料三 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而后拟之,可谓有其实手!吾以谓有宰相之识者,今之宫奴(宦官)也。
—《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明太祖对中央机构采取的重大措施是什么?其理由是什么?起了什么用?
(2)根据材料二,明朝实际上行使相权的机构是什么?为什么行使这一职权的“无不揣揣惧者”?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阁臣权力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什么?对明末政权产生怎样的影响?
31、材料一 公元前106年,分全国为13部(州),每部(州)派刺史一人,于每年秋天巡行郡国,按“六条问事”的职权,监督郡国……
材料二 (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 州郡划分为15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管财政兼监察地方官吏……)、提点刑狱(管司法兼监察……)、安抚使(管军事,有时也兼管民政,在边境地区设置……)、提举常平(管常平仑救济、农田水利等……)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
材料三 洪武初年的监察机关称御史台。1382年(洪武十五年)改称都察院,长官有左右都御史等,专职弹勃百司。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纠察内外官员。……号“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可立决。……明大祖……置锦衣卫指挥使,下属南北两镇抚司,除负责侍卫、密缉盗贼奸完外,北镇抚司还掌管招狱,各地重罪逮至京师,往往由北司严刑审理,而后直接奏请皇帝。
——以上材料均摘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 有四人夜饮密空,一人酒酣,谩骂魏忠贤,其三人噪不敢出声。骂未讫,番人(厂卫特务)摄四人至忠贤所,即碟(碎尸)骂者,而劳三人金。三人者魄丧不敢动。
——摘自《明史•刑法志》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1)概括指出汉、宋、明三朝的官制有何相同之处。材料二中的地方官制有何显著特点?
(2)明朝制度同汉、宋两朝有何不同?
(3)材料三、四中,明朝前后期统治有何异同?反映了当时时代的什么特点?
(4)简述三朝上述措施的共同作用。
32、人才是关系到国家兴衰的重要因素,我国古代选拔人才的制度经历了多次重大变化。
回答:
(1)从先秦至明清时期我国实行过哪些选官制度?
(2)试分析隋唐时期、明清时期我国实行的选官制度在当时所产生的影响。
33、我们今天强调“以德治国”与古代君主注重官吏的品德有何区别?
第一讲 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参考答案:
1、A 2、B 3、D 4、B 5、C 6、B 7、A 8、B 9、B 10、C 11、C 12、C
13、B 14、A 15、C 16、B 17、B 18、B 19、B 20、B 21、B 22、B
23、B 24、A 25、C 26、B 27、C 28、C
29、
① 包括了皇帝和三公大臣的综合意见。
②特点是皇权之下的民主制。取决于皇帝的个人品质和唐政权建立的历史背景。
③皇权与法律权威之间的冲突。结局说明法律的权威占据上风。
④唐初君主权力受到大臣们和法律的制约。我国封建制的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中,皇权
30、
(1)废丞相,分散相权。理由:“自秦始置丞相,不旋睡而亡”,“汉、唐、宋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加强了君主专制。
(2)内阁。阁臣拟旨,皇帝亲自批改,唯恐不符帝意。
(3)阁臣的职责由拟旨改为批答,宦官权力居于内阁之上。封建制度的腐朽,宦官专权,使明统治更加黑暗,明末农民起义推翻了明朝。
31、
(1)共同点:设置严密的监察制度。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材料二特点:分散地方官吏的职权:
(2)增设特务机构。
(3)同:特务统治。
异:前者特务机构控制在皇辛手中。后者成为宦官专政的工具;前者监察官吏,防止其图谋不轨。后者镇压人民,形成社会恐怖。
特点:封建统治日益腐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
(4) 有利于整顿吏治,防止官吏腐败;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势力形成,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32、
1)世袭制、察举制、征召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八股取士。
2)
隋唐时期实行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进步,它抑制了门阀士族;扩大了官吏www.quxue6.com,大批庶族地主知识分子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参政,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稳定;推动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成为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工具;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创新才能;阻碍了中国传统科技向近代科技的转变。
33、区别:
①前提不同:“以德治国”的前提是“依法治国。古代君主则是在君主专制即“人治”的前提下强调官吏的品德。
②“德”的内容不同:前者是以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为基本内容;后者则是以儒家的“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下一页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与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