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9:43 浏览次数:698次 栏目:高三历史教案
第六讲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与重农抑商政策(考点06)
1、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到推动作用 B、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先进生产技术
C、江南越人开始从事农耕生产 D、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
2、后世习称的“五谷”都已种搐是在
A、母系氏族繁荣时期 B、父系氏族时期
C、夏朝 D、商周时期
3、明朝时我国农业发展超过前代水平,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2)题:
(1)甘薯、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由国外引进后首先种植的地区是
A、东南沿海地区 B、长江流域地区
C、西北边疆地区 D、南方内陆地区
(2)明朝初年,松江地区形成“棉七稻三”,甚至“棉九稻一”的农业经营新格局,形成的关键因素是
A、松江地区的自然环境更适合于植棉 B、明朝政府推广植棉
C、元朝松江已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D、松江地区开始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4、与唐朝时期相比。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其原因是
A、封建生产方式向南方扩展 B、对外贸易以南方海路为主
C、南方相对安定,经济发展较快 D、新兴手工业部门出现于南方
5、下列诗句中,能够反映隋唐农业发展特点的有①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②海将盐作雪,山用火耕田③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④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麇林鹤是交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棉、桑、茶、油料等经济作物形成专业性生产区域是在
A、唐朝 B、宋元时期 C、明朝 D、清代前期
7、明清时期引进、推广高产作物玉米和甘薯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①养活了众多人口 ②经济作物专业生产区域扩大③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④提高了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汉初,统治者持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其核心是
A、为发展农业创造条件 B、减免租税。提倡节险
C、解放劳动力,增加人手 D、创造宽松环境利于经济发展
9、商靶主张“重农抑商”,黄宗曦主张“工商皆本”。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
A、社会性质的差异 B、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下一页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与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