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15:34 浏览次数:931次 栏目:高一语文教案
评语:
就课文而言,《拿来主义》写作背景复杂、文章内容也比较难懂,但这篇设计深入浅出,抓住了文章最主要的内容,分析全面而透辟。更难得的是发挥了学生探究研讨的积极性,主体作用体现得很好。但是,流程安排把背景、文体等内容置于课文内容的研讨之后的第二课时,个人觉得欠妥。
评语:
这是一堂传统意义上的好课,其思虑之周到,其思路之清晰,都无懈可击。
但是既然是要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来上课,那就不能不说,这种课堂设计,没有从根本上引到学生情感与智慧参与到教学中来。
鲁迅先生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当下的言说智慧,即对眼前发生的事情作出即时的评价。在这种评价中,往往能够体现出他的智慧和勇气。
在这篇课文中,鲁迅针对的是一些什么事件呢,不就是一些文化交流活动吗?聪明的学生一定会发问:鲁迅为何如此反感呢(这必须联系上下文,看出鲁迅是把这些活动放在了一种历史背景之下来评论的。先是闭关自锁,后来被“枪炮打开了国门”等等)?
我以为在所有的思路之前,首先要明确这是一个典型的鲁迅言说的个案,把一个重大的话题用极通俗极风趣言语表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进入鲁迅言说的智慧,才能理解鲁迅思想的深刻。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一语文教案,高一下册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