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第二册 第四单元 《咬文嚼字》教学设想

第二册 第四单元 《咬文嚼字》教学设想

12-26 23:15:34   浏览次数:265  栏目:高一语文教案

标签:高一下册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quxue6.com 第二册 第四单元 《咬文嚼字》教学设想,
一部作品有思想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读过之后要能评定其价值的高低。这样,才会鄙夷那些低级趣味的东西不屑,追求高雅文化,吸收好的营养,在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人类进步文化的熏陶下,逐步提高自身素质。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就是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教学中,我把朱光潜的《咬文嚼字》作为一个例子,带领学生学习如何进行分析评价。

  

  “咬文嚼字”在大家印象中是一个贬义词。《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朱先生却独发新见,提倡“咬文嚼字”。到底是信传统的,还是信权威的呢?

  习惯于被动接受的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但绝大部分学生却因此被激起兴趣,开始独立思考起来。

  于是引导学生不忙下结论,先看看朱先生到底是怎么说的。

  

  通过研读,基本明确全文内容。

  “你是没骨气的文人”一例说明句式不同意味不同;《史记》“李广射虎”例说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推敲”例说明字眼不同意境不同。这三个例子为第一部分,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密切关系”。

  第二部分从正负两面讲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也就是如何“咬文嚼字”。正面,是善用联想意义,可使意蕴丰富;负面,是“套板反应”,一派套语滥调,全无新奇的意味。

  文章的主旨在篇末端出:“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一)评价观点(可结合课后第二题完成)

  朱先生赋予了“咬文嚼字”新的含义。

  他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情感有密切关系,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思想感情上“推敲”。这个观点抓住了语言的本质,抓住了推敲语言文字的本质,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径。阅读时,品味语言,要品味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时,推敲文字,要从根本上调整思想和感情,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求凝炼,这样才能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

  邓拓的杂文集《燕山夜话》中有一篇文章叫《不求甚解》,说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与朱先生的看法似乎大相径庭。比较两者,明确:

  朱光潜所说的“咬文嚼字”,是说“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朱先生也说到阅读,那是指精读,精读就得咬文嚼字,咀嚼文字的意味。而邓拓所说的是博览群书应该注意的一点。

  两种不同的见解,实质是针对不同的问题,都不失为有益的教诲。

  (二)评价“推敲”(结合课后第三题进行)

  “推敲”这个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朱先生对此也提出了自己新的看法。下面,结合《题李凝幽居》全诗的意境,大家来评一评。

  有同学赞成朱先生的意见。有人认为还是“敲”字好,它绾合“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按理晚上看不到宿在池边树上的鸟,万籁俱寂中,老僧(或许正是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作者抓住这一转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以闹衬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又不露痕迹地切中了题目的“幽居”二字。“敲”字正见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而“推”的“自掩自推”的“冷寂”,不仅让“鸟宿池边树”显得无理,意蕴也浅得多。

  (三)也来“咬文嚼字”朱先生是语言大家,但“智者千虑”,未尝不会有“一失”,鼓励学生不迷信朱先生,挑挑他的“刺”。

  1 根据课文注释,说韩愈月夜听见贾岛吟诗,是朱先生误记。

  2 文章第二段开头:“这是炼字的好例。”“这”字指代不明。因为第一段实际上说了郭沫若炼字的二例:“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和“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3 第二段中先说:“‘你是什么’便只是不带情感的判断,纵有情感也不能在文字本身上见出。”而接下来分析《红楼梦》中的话却说:“也带‘你不是’一点讽刺的意味。”这“讽刺”怎能没有情感色彩呢?而这一点郭沫若实已注意到:“有时或许竟会落个‘不是’。”(第一段)

 

>>《第二册 第四单元 《咬文嚼字》教学设想》这篇教育教学文章来自[www.quxue6.com网]www.quxue6.com 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

  朱先生的“咬文嚼字”提出对文字“必须有一字不能放松的谨严”,是对那种“粗心”“自满”态度的一种评价;在论述中又分析评价了众多材料。

  上面我们对朱先生的观点及一些具体材料谈了自己的看法,这也是评价。评价这一种较高级的阅读能力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为了指导大家今后的评价,我们在此作一小结。

  首先,要独立思考。如朱先生、也如我们自己所做的那样,不能盲从,既不迷信传统,也不迷信权威。

[1] [2]  下一页

,第二册 第四单元 《咬文嚼字》教学设想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一语文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