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23:27:05 浏览次数:935次 栏目:高一语文教案
(3)漫游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形象意义何在?(教师范读写漫游者回到无知山谷至被处死的几段,学生讨论)
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一个敢为天下先的人。他敢于怀疑祖先铁定的律法,敢于对人们深信不疑的“智慧”提出挑战,敢于探索、追求真理,敢于向死水般的旧世界发出反叛的声音。他有坚定的信念,有无畏的精神,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有从容赴死的气概。他不畏艰险,敢于冒险。他勇敢无私,为唤醒麻木沉睡的心灵,宣告真理的存在,传播美好希望,不惜牺牲生命重返山谷。(新思想的传播者,新世界的探索者)他的死亡,是一出深沉的悲剧,留给人们永恒的回味。而当真理大白于天下的时候,他最终成了人们永远爱戴、敬仰、歌颂和感恩的先驱。敢于质疑,冲破一切枷锁,勇敢探索,最后为真理献身。这里,有一个让人永久回味的结论:探索者、先驱者的名字叫――不朽!
3.“对这件事我们的确很内疚,不过,假如当时我们知道的话,当然就……”(那么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应当怎么办才不至于事后内疚呢?)
句中省略的内容应是不会盲从守旧老人去杀死先驱者。
这里作者不只是要表现无知山谷的人们对先驱者的歉意和敬意,还隐含着更深刻的道理。对于先驱者的新知,要解放思想,虚心学习,即使一时不能接受,也要采取宽容态度。因为人们接受一个真理,总要有一个过程,问题是在于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所谓“异己”“异见”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只有保证思想自由,政策宽容,才能使真理畅通发展。否则,不仅造成先驱者的悲剧,也造成无知者自身的困境,造成真理发展道路上的曲折。这就是《宽容》的精髓,也是本文给我们的深刻启迪。
4.那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
A.举例说明过去发生的这样的事。
苏格拉底、布罗诺、哥白尼。
中国改良运动、革新运动、新思潮的萌芽、五四新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吸收。
B.“不过将来”后面为什么要加上“我们希望”四个字?
加上“我们希望”是因为,顽固的守旧势力总是要镇压创新者的;有些善良的人们由于传统的束缚,认识的局限,总是有意无意地伤害创新者,这就意味着这样的事情还会发生,“我们希望”只是人们良好的心愿。事实上,这样的事情,伴随着人类的存在而存在,新与旧的斗争,将永远继续。只是我们之中,或许有人将是那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或许我们只是大众的一员,那么,在面对新的思想,新的事物的时候,我们是否该有宽容的胸怀?(谈认识,谈感想)
正如房龙自己所说:“既然我们举目共望同样的星星,既然我们都住在同一个天空,既然生存之谜深奥得只有一条路使人找到答案。那我们为什么还总要彼此为敌呢?”
结局:真理大白于天下,人们终于醒悟。走出绝望的封闭,人们终于在痛悔之中内疚。在一切旧的秩序、规律、律法、习惯、信仰全都烟消云散的时候,人们终于崇尚智慧,过上了真正的幸福生活。
意义:勇敢终于战胜胆怯,进取终于战胜封闭,智慧终于战胜愚昧,一切新的进步的事物,最终要登上历史舞台,以胜利而告斗争的结束!生活就这样继续,历史就这样推进……
5.讨论,归纳本故事蕴含的哲理和文章主旨。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否定、镇压异见,会造成什么灾难呢?只能造成先驱者的悲剧,造成无知者自身的困境,造成真理发展上的曲折。怎样才能使真理顺利发展,先驱者不被迫害呢?这就需要思想自由,宽容异见。反对迫害先驱者,反对扼杀真理。这正是作者通过这一寓言告诉我们的深刻哲理,这也正是《宽容》一书的精髓。
>>《第四单元 《<宽容>序言》教案》这篇教育教学文章来自[www.quxue6.com网]www.quxue6.com 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从同学们的讨论中我们也知道了,人类追求真理的努力是不可阻挡的,真理是一定要发展的。当一种新思想、新事物出现时,我们应采取慎重的态度──“宽容”,为真理的发展创造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这是房龙的希望,也是我们应努力做到的。不仅如此,我们肯定宽容,我们呼唤宽容,还因为宽容和理解是全人类和平共处的基石,也是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润滑剂。
展开:思想自由,宽容政策是历史进步,社会发展,真理畅通无阻的必要条件,十年浩劫,从反面证明了这一点。改革开放从正面证明了宽容的必要性。
大家说一说,人与人之间需要不需要宽容?为什么呢?
宽容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宽松,和谐;宽容可以使人们彼此之间更加理解,信任。宽容是一种胸襟,宽容更是一种境界,为了使我们彼此心灵的距离不再遥远,让我们紧紧地握住宽容的双手吧!
6.怎样理解文中多次出现的“律法毕竟是律法”?说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观点?
“他们并不是天性残忍,但律法毕竟是律法。……不过律法毕竟是律法,应该遵守。”这是一种人性的流露,与其说是守旧老人的人性流露,还不如说是房龙的人性流露。“本想宽大为怀”,不就是宽容吗?内心是想宽容的,但“律法毕竟是律法”,“守旧老人是它的执行者”,几千年来流传下来就是如此,谁也无能为力。这是人性和传统形成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那就只有砸碎旧的传统桎梏,使人性发出光辉。由此可见,房龙的矛头指向的是陈旧的律法、传统的思想。他把具体的人和这些律法、传统相分离,他力图唤起人性的善良,消灭那些千百年流传下来压抑人性的东西。
,第四单元 《<宽容>序言》教案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一语文教案,高一下册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