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二历史教案第六单元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六单元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12-26 23:19:43   浏览次数:883  栏目:高二历史教案

标签:高二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第六单元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3)智者学派的影响
智者学派是希腊社会发展,特别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他们很少有系统著作传世,但他们在当时和对后世(尤其是西方)仍有相当影响。智者开始了用人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的有益尝试,并从自己的新方法中得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结论。智者的启蒙作用在于对自然、社会、国家、政治、法律、道德、人类社会的形式和规则,以及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明显合理化了。一些智者同奴隶主民主派有联系,具有进步的倾向,有的怀疑诸神的存在,有的认为政治制度由人们协约公议而产生,非神所规定,有的则反对奴隶制本身,认为奴隶制度不符合人性的观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
教学建议:本目内容可提出问题,由学生阅读,问题1.什么是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是谁?2.为什么在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会出现智者学派?有何主张?3.什么是人文主义?意义何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第二目“苏格拉底”,教材重点介绍了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他发出了“认识你自己”的呐喊,提出“美德即是知识”的观点。他引导人们去思考哲学问题,并以“雅典的牛虻”自居。他的悲剧性的生命终结以另一种方式阐释了先哲的使命。本目在教学时可适当补充介绍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引导学生学习苏格拉底的意志品质,注重素质的培养。
教学建议:本目多联系现实生活的例子,让学生身临其境,畅谈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同时注意为后面的教学设下伏笔。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本课的导入。大屏幕背景播放希腊文化的资料片,由学生讲述所熟悉的希腊神话故事,通过故事中诸神的人格化,导出希腊是欧洲文化中心,人文精神的发源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关于“智者学派”一目的教学,用资料片介绍古希腊的政治、经济发展,让学生带着问题“为什么公元前5世纪希腊会产生智者学派”去观看,然后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归纳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及条件。教师指出普罗泰戈拉、安提丰观点的进步性。
关于“苏格拉底”一目的教学,可以先布置学生搜集资料、分配角色,课堂上演出课本剧,内容可涉及苏格拉底的生活态度、思想主张及教育方法;也可一人扮演苏格拉底,另一人扮演差不多同时代的中国哲人孔子,让学生分析、比较中西文化,形成感性认识,继而归纳上升为理性认识。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在导入新课时,播放希腊文化的资料片,展示古希腊文化成就。
提到古希腊就不能不提到它为后世留下的无穷无尽的具有永久魅力的话题。大家都知道奥运会和它倡导的奥林匹克精神,奥运把竞争和友谊、冲突与和平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希腊,去感受一下古希腊文化的人本主义特征。
案例二  在讲授“苏格拉底”时,安排学生可以表演的小剧目:
(1)
一个青年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获得知识?”苏格拉底将这个青年带到海里,海水淹没了年轻人,他奋力挣扎才将头探出水面。苏格拉底问道:“你在水里最大的愿望是什么?”“空气,当然是呼吸新鲜空气!”“对!学习就得使上这股子劲儿。”
(2)
苏格拉底习惯到热闹的雅典市场上去发表演说和与人辩论问题。他同别人谈话、讨论问题时,往往采取一种与众不同的形式。这一天,苏格拉底像平常一样,来到市场上。他一把拉住一个过路人说道:“对不起!我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向您请教。怎样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人人都回答说:“忠诚老实,不欺骗别人,才是有道德的。”苏格拉底装作不懂的样子又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就不道德了。”苏格拉底反驳道:“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已经到了,大家奋力突围出去。结果突围果然成功了。这种欺骗也不道德吗?”那人说:“那是战争中出于无奈才这样做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做是不道德的。”苏格拉底又追问起来:“假如你的儿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那人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的。”苏格拉底并不满足,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那人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苏格拉底这才满意地笑起来,拉着那个人的手说:“您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您告诉了我关于道德的知识,使我弄明白一个长期困惑不解的问题,我衷心地感谢您!”苏格拉底把这种通过不断发问,从辩论中弄清问题的方法称作“精神助产术”。
四、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你怎样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名言?
解题关键:人的需求。
思路引领:人的需求是衡量事物的标准。
答案提示:这句名言以承认事物的客观存在与运动发展为基础,认为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只能是个人的感觉和利害,把社会或国家理解为个人的集合,强调个人选择。为当时的民主制提供了理论根据。对当时流行的“神意”说加以怀疑。它把“人”作为研究的中心,是西方人本主义的最初表现。但是每个人各有自己的需求,都是万物的尺度,于是当人们意见分歧时,就没有可依据的客观真理可以说哪个对﹑哪个错。这一学说本质上是怀疑主义的,并且其根据的基础是感觉的“欺骗性”。
【学思之窗】
想一想中国古代类似于苏格拉底的思想家有谁?
解题关键:中国古代的思想家。
思路引领:中国古代类似于苏格拉的思想家。
答案提示:孔子、孟子等。
【学思之窗】
你如何评价苏格拉底的这种做法?
解题关键:材料中的信息。
思路引领:“你”怎样看待。
答案提示:苏格拉底热爱知识,坚持真理。他对后世的最大贡献,是他首先树立了教师的风范。苏格拉底很受青年的敬仰,他的智慧,照亮了学生的心灵;他公道正直,为了坚持正确意见,既不怕得罪权贵也不在乎冒犯大众;对世俗成败不介于怀;虽然在受到不公正的死刑判决后也不肯违犯国家的法律而求生,他的勇敢殉道精神,为青年树立了守正不阿的楷模。(学生还可以有其他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1.古代希腊智者学派认为人怎样生活才算幸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

,第六单元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二历史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