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二历史教案第六单元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六单元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12-26 23:19:43   浏览次数:883  栏目:高二历史教案

标签:高二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第六单元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3)宗教改革的扩展及意义。
马丁•路德的教义在北部和中部德国迅速传播,形成了路德教派,受其影响,瑞士、法国、英国等国纷纷进行宗教改革,出现了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新教。应指出新教反映的是新兴资产阶级或民族国家的利益。可以联系现实,让学生解释当今西方各国的宗教信仰状况。
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其影响可从三个方面说明:首先,因而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其次,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另外,在政治上、经济上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了新兴的民族国家。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本课的导入。师生共同赏析图片《雅典学院》。《雅典学院》以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所创建的雅典学院为题,并以柏拉图及其弟子亚里士多德为中心,描写了古希腊以来50多个各方面的著名学者,位居画面中心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一个以指头指着上天,另一个则伸出右指指着他前面的世界,以此表示他们不同的哲学观点。以他们为中心,两侧分别画出的一些著名学者,有一些还是当时的人物,他们各自的动态,都统一在为探求真理而自由争辩的崇高主题之中,以此歌颂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赞美人的创造力,同时反映了人们与古希腊先贤们对话而复兴文化的渴求。在此基础上,提出几个问题:(1)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代表人物及主张有哪些?(2)时人和先贤们共论一堂的情况说明了什么?(3)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4)当时人物为此开展了什么运动?
播放有关意大利文化的影像资料,从对意大利悠久历史的渲染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关于“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一目的教学,为帮助学生理解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可以从资本主义萌芽的概念入手,引导学生回顾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及表现。然后提出“意大利又具备了哪些有利的条件呢?”,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分析,教师同时提供中世纪欧洲贸易路线图供学生参考。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从政治环境、地理位置和统治者的政策几个方面思考。然后指出,有一个城市是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的典型体现。你从意大利早期银行图和美第奇家族住宅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有人说,美第奇家族是文艺复兴的“幕后导演”,你是怎样认识的?以便加深学生对意大利经济繁荣和弘扬文化的社会环境的认识。最后,从经济发展对阶级关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这一唯物主义观点出发,让学生认识文艺复兴的影响。资产阶级的理想面对着怎样的现实?如何解决这一矛盾?自然导入下一目的学习。
关于第二目“文艺复兴”。与资本主义最早萌芽于意大利类似,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运动的摇篮,它具备了哪些得天独厚的条件?让带着问题学生阅读教材,教师对其物质环境和人才环境作简要的补充说明。进一步讨论文艺复兴真的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再生”吗?让学生从背景、内容和性质等方面对比,得出文艺复兴实质的结论。文艺复兴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人文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解放运动。接下来对人文主义这一核心思想的分析,进一步说明了这个问题。可由学生与宗教神学的观点对比分析。教师进行总结:以神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禁欲和来世──现世的享受;等级观念──自由平等;蒙昧主义──理性和科学。最好列表由学生填写。也可以由学生先阅读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然后归纳出“人文主义”的基本含义。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比如,让他们讲一个《十日谈》的故事并谈谈感想,或者分析一下拉斐儿的《花园中的圣母》是怎样关注人性的?彼特拉克为什么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等等。
结合教材提供的《被丑化的神父》漫画、修士修女纵情声色图和拉斐儿的圣母和圣子的画像,让学生谈谈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对待宗教的态度是不是非常矛盾?共同解决【学思之窗】的思考题。
文艺复兴的扩展情况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了解到的其他国家的文学艺术作品。教师提示学生在阅读欣赏这些作品时应该注意把握其思想内涵和时代背景。关于文艺复兴的影响,应提示学生结合前面背景、核心思想和内容进行分析。就科学方面稍加提醒。
关于第三目“宗教改革”。由文艺复兴的影响导入,引导学生从思想、政治、经济三个方面了解宗教改革的大背景,进一步分析这场运动的性质:是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然后由学生回答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出现于德意志而非一路领先的意大利?明确德意志的国情。关于其过程,可以采取“撰写马丁•路德小传”或者分组扮演路德派和教皇派展开大讨论的课堂活动方式,以人物的生活经历、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带动对宗教改革过程的讲述。教师要当好导演,并对“信仰耶稣就可得救”这一观点作出明确的解释。可分层次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如:教会为什么要规定复杂的宗教仪式?这一观点的实质是什么?与人文主义有什么关系?
关于宗教改革的扩展和影响,可以让学生结合当今西方的宗教信仰状况加强认识。你知道当今世界并存的三大宗教吗?基督教是天主教吗?新教有哪三大派别?能否举出你熟悉的例子?架起历史与现实的桥梁。
关于本课的小结,除了理清三目之间的关系外,可重点对比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由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讨论解决。(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4)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两者还存在不同点。(1)在人的问题上,人文主义者与宗教改革者有根本不同的认识: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2)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两个运动是迥然不同的,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不是一个为了自由的运动,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3)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思想领域和社会的上层,而宗教改革更多的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也更为广泛。(4)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文艺复兴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

,第六单元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二历史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