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第一专题 世界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专题 世界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

12-26 23:19:43   浏览次数:444  栏目:高三历史教案

标签:高三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第一专题 世界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
 ②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2、意义
 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②农村改革和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①内容
  A、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B、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②成效:城市经济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考点4 世界近现代的重要改革
一、俄国1861年改革
1、背景
 ①内因: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②外因: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战败加剧了国内危机(直接原因)。
2、内容
 ①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②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以高出当时实际地价许多的价格赎买。
3、性质: 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意义
  ①废除农奴制,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二、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
 ①内因:
  A、政治:闭关锁国,封建落后,慕府统治危机加剧。
  B、经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发展。
  C、阶级:广大劳动人民、新兴地主、高利贷商人、中下级武士对幕府统治不满。
 ②外因:1853年以后,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严重。
2、内容
 ①政治方面:A。废藩制县,加强中央集权。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②经济方面:A。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B、引进西方技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③军事方面:推行征兵制,建立一支富于武士道精神绝对效忠天皇的军队,积极准备对外侵 
略扩张。
④文化方面: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发行日本封建文化,发展近代教
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
3、成功原因
  ①日本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
  ②倒幕派掌握了较大实力。
  ③倒幕派建立政权后,进行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④国际环境相对宽松。
4、意义
 ①积极:使日本改变了封建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②消极:存在较强的封建残余势力,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三、美国罗斯福新政
1、背景
 ①胡佛政府无力扭转经济颓势。
   ②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赢得大选。
2、内容
  ①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②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核心)。
   ③调整农业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④推行“以工代赈”。
3、特点:政府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4、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
5、影响
 ①积极作用
   A、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
   B、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C、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②局限性: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 
质,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五、苏联和东欧的改革
1、改革背景
 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东欧各国强烈要求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
 ②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破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2、概况(见课本)
3、失败原因: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只是对原有体制的小修小补, 
使改革陷入困境,东欧某些国家的改革受到苏联的干扰。
考点5  中国古代的对外开放
一、秦汉时期
特征:时期主要往来的仅限于近邻的朝鲜、日本、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等一些国家。
直到东汉晚期才和西亚、欧洲有了正式直接往来。
1、丝绸之路
 ①开通条件
  A、西汉国力强盛,经济文化繁荣。
  B、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新纪元。
 ②路线:长安→河西走廊→玉门关→葱岭→大月氏→安息→大秦。
 ③意义:促进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中国的铁器、丝绸、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2、海上丝绸之路
 ①时间:汉武帝后。
 ②路线:广东沿海港口→向西沿海岸线→印支半岛南下→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南端。
 ③意义: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从水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之间的联系。
3、与安息的交往
  ①安息利用丝绸之路与汉朝频繁交往。
  ②安息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在汉朝与大秦之间进行丝绸转手贸易。
4、与大秦的交往(指古罗马)
  ①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至波斯湾,未能到达大秦。
  ②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出使者到达东汉(此史实记载于《后汉书》中)。
二、隋唐时期
1、隋唐的对外交通
  ①陆路
  A、长安向东到达朝鲜。
  B、长安向西经陆上丝绸之路到达印度、伊朗、阿拉伯、欧非国家。
 ②海路 
  A、登州、扬州出发到达韩国、日本。
  B、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到达波斯湾。
  3长安、洛阳成为当时国际大都会。
   2、对外交往概况:(见课本)
三、宋元时期
   1、南宋时期,指南针传到欧洲。
   2、元朝时,火药传到欧洲。
四、明清时期
   1、郑和下西洋(1405年开始)
     ①条件
    A、明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B、指南针的使用,地理、天文导航技术的进步。
    C、明政府的大力支持。
 ②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③到达范围: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下一页

,第一专题 世界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专题 世界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相关文章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三历史教案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高三历史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