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三历史教案大全,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quxue6.com
第一专题 世界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
C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制定土地政策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如1931年的土地政策,1947年的《中国土地大纲》,195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但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是个例外。由于终日民族矛盾尖锐,当时采取“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抗日。
(2)建国后农村政策的四次调整
A 土地改革 原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内容: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结果: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B 社会主义改造 背景: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内容: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C 人民公社化 原因:党的主要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惩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原因:党中央总结了合作化的经验教训,作出正确的决策。 内容:坚持土地公有制,改革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八 古代农业的成就和局限
中国以农立国 第一,传统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表现在开垦了大量农田,形成了精耕细作的耕作技术和生产经验,较高的粮食生产养活了庞大的人口,并以此为基础,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且使之延续和发展。传统农业也有其局限性。首先是传统农业带有极强的保守性;生产单位分散、生产规模狭小、生产技术墨守成现,而且脆弱的小农经济需要一个高高在上的权威来保护它们,小农经济构成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经济基础。第二,传统农业的自然经济,限制了人口流动,加之中央集权制和户籍制度的束缚,致使大多数农民安土重迁。这样,新的阶级很难在中国产生。第三,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主要依靠投入大量劳动力来取得较高的收获量,这使得许多未成年人过早地投入农业劳动而失去受教育机会,同时也刺激强化了农民早婚早育多育的观念,造成中国古代人口的阶段性高速增长。
九 中国古代的人口与人口迁移
1、中国古代人口的流向:①由北方草原向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迁移。如东汉五胡内迁;元朝时女真、蒙古人的南下。②北方人民南迁,由黄河流域迁入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如东汉末年、唐朝中期、两宋之交。③内地人口向边疆迁移。元统一后许多汉族人到边疆去。④华人外流。如唐朝时有人到南洋;郑和下西洋后去南洋的人更多。⑤外族内流。如唐朝时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到我国一些地区居住;元朝时形成回族。
2、人口迁移的原因:①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文化吸引少数民族内迁。②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安定导致大量北人南迁。③统治阶级出于政治、经济、军事目的组织军民迁移。④统治阶级专制统治、土地兼并等,也使农民流离失所,导致人口被迫迁移
3、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意义: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有利于国家统一,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②有利于江南的开发,推动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③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巩固了边防。④开发南洋,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贡献。⑤人口分布日渐合理,人口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
4、清代前期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耕地面积扩大,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种植,粮食产量增加,封建经济恢复发展。③实行“摊丁入亩”,废除了人头税制度,刺激人口增长。④疆域版图的扩大和巩固。
5、建国后我国的人口迁移和流动:①国家有组织地从东部地区城市,调出各种人员支援西部内地和边疆地区建设。(上山下乡)②农村大量人口自发移向上海、北京、广东等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民工潮”)
第六专题 亚洲的崛起
考点1 亚洲革命风暴
一、起因
19世纪上半期,列强加紧侵略,亚洲许多地区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二、性质
反对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
三、史实
1、爪哇人民反对荷兰殖民者起义。
2、阿富汗人民反对英国侵略军起义。
3、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4、中国太平天国起义。
5、印度民族大起义。。
后三次起义将亚洲革命风暴推向顶点
四、意义
1、沉重打击了西方殖民者和当地封建势力。
2、表达了广大人民不畏强暴,要求改变现状的决心和勇气。
考点2 亚洲的觉醒
一、起因
19世纪末2世纪初,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
二、性质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运动。
三、特点
不仅包括下层人民的反帝反封建起义,也包括以知识分子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四、史实
1、朝鲜1907年开始的义兵运动。
2、中国的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3、20世纪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4、伊朗、土耳其的资产阶级革命。
考点3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
一、鸦片战争
英国发动(1840—1842年),清朝爱国官兵和三元里人民奋起抗英,中国失败,开始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发动(1856—1860年),中国失败,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三、中日甲午战争
日本发动(1894—1895年),丁汝昌等抵抗,中国失败,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英美等八国发动(1900),清军和义和团联合抵抗,中国战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深渊。
考点4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一、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
1、背景
①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②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下一页
,第一专题 世界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